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招商引资 >> 正文

潮州:从重资源转向重文化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     2014-09-07     浏览:

  • 字体:

  近年来,潮州的周边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家相继把发展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位于两大国家级经济区叠加部位的潮州,区位优势正逐渐凸显。潮州市委书记许光坦言,打好文化经济牌、特色经济牌、港口经济牌,是潮州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事实证明,潮州充分发挥了文化瑰宝在城市升级中的“引擎”作用,文化附加值已成为“潮货”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文化与经济相融合

  “十一五”时期,是潮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在此期间,潮州交出了一张成绩不错的答卷:GDP年均增长13%,后来居上领跑粤东四市。更重要的是,“特色产业牌”、“潮州文化牌”、“港口经济牌”齐头并进,“一名城两基地”焕发魅力,一个宜业、宜居、宜游,古典与现代交融,既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又兼具时代文明的现代化名城呼之欲出。

  在全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浪潮中,潮州牢牢依托文化优势,促进文化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如今,潮州文化与经济融合蓝图越发清晰。特别是在海西、珠三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潮州从“国角省尾”转身为广东东大门,成为粤闽之间的“桥头堡”。闽南文化一脉相承,丰富的临海资源一旦激活,潮州必将成为广闽大经济圈内最重要的增长极之一。

  调结构促发展

  早在编制“十一五”规划时,潮州就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突出位置,强调要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加注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过去5年,潮州主要经济指标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1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比2006年的320.7亿元翻一番,5年年均增长13.2%;人均生产总值2.41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年均增长12%。

  2011年,潮州市62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77.6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38.6%。过去5年,潮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3.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432.9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43项,完成投资339.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2.3%。目前,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效应进一步增强。

  据悉,今年潮州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体现三大特点:一是宜居环境工程、现代服务业工程、工业项目、能源保障工程等将成为今年项目投资的四大板块;二是项目投资主体社会化,民间投资比重持续上升;三是今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实施,是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有效增长要素。

  与此同时,潮州进一步加强产业规划,完善产业链条。一方面推动特色传统产业如陶瓷、食品、服装、不锈钢、水族机电等加速建成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电力、石化产业,尤其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集约融合、优势互补的具有潮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潮货”放大城市品牌

  漫步潮州街头,牌坊街、陶瓷城那些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给这个古城增添了强劲的经济活力。

  许光坦言,扩大内部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根本之策。

  近年来,潮州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上取得很好的成绩,特色产业产品颇受欢迎,并有企业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商和零售商。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年均增长19%。随着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广东潮州陶瓷暨特色产品(上海)展销会”、“广东(潮州)赴北京商品大集”等展销活动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产品内销比重从2006年的61%提高到75%,有效地扩大了“潮货”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空间和知名度。

  特色产品内销竞争力的日渐提升,反过来推动了特色产品进出口总量的大幅增加。2011年,全市进出口总值4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年均增长16.8%。其中,出口总值2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年均增长11%。企业对外投资步伐加快,累计设立境外投资企业13家。

  目前,随着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潮州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美国芝加哥国际酒店用品及餐饮食品展等展会。

  如今,潮州已成为全省3个获得国家首批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签发资格的地区之一。

  为特色产业注入文化因素

  近年来,潮州市大力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借力文化创意加快特色产业高端化进程,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新路。

  在借力文化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潮州市积极发挥潮文化精细的特质,在特色产业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大力推动潮州优秀文化与特色产业融合,增加产品的文化特色,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潮州特色产业高端化。

  潮州的陶瓷产业无疑是潮州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最好的例子。潮州的陶瓷业源远流长,分为工艺瓷和日用瓷两大门类,当国内其他陶瓷产区仍在固守工艺瓷、日用瓷泾渭分明的界限时,潮州市的陶瓷产业已走上一条“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化”的独特发展道路,通过文化与经济的交融,提高产品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使潮州陶瓷在国内外市场大放异彩,无论生产数量还是工艺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7年,潮州就着力建设中国陶瓷创新基地及陶瓷文化创意园,

  在发展特色产业上更多地关注文化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和引领,促进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不止是陶瓷业,在潮州的八大特色工业中,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在内的“六大创新”工程,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这背后,是潮州从“卖资源”到“卖文化”的转型,是紧紧抓住潮州文化的精细特质,把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陶瓷、服装、不锈钢、食品等特色产业,从而推动特色产业优化升级。

  借助潮州文化的张力,潮州的服装、食品等产业也在市场上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成就了五金、服装、旅游、港口等传统或新兴的产业,文化附加值已成为“潮货”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在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的实践中,潮州以发展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主攻点,加大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包装和宣传,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资源转化,全市文化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2011年,潮州市接待海内外游客418.5万人次,旅游收入63.4亿元,年均增长17.1%和18.2%。

  更重要的是,经历这一轮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后,潮州“特色产业牌”、“潮州文化牌”、“港口经济牌”开始齐头并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古典与现代交融,既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又兼具时代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初具雏形。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