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在全国两会上,如何破解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之困一直深受委员关注。今天,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香港豪德集团董事局主席、深圳市潮商会荣誉会长王再兴委员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已提交相关提案,呼吁多管齐下,切实解决制约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恒提供有力支持。
中小微企业四大困境
王再兴说,当前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主要面临四大困境。
困境一:易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常成为政策阳光难以照射的边角
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掌握资源偏少、社会商业关系较窄,容易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也常成为政策阳光难以照射的边角。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未根本消除,较为突出的困难主要包括:货币政策收紧,资金短缺问题更显突出;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产品价格没有相应提升;用工成本增加,难留一线员工,员工队伍不稳定;遭遇用地瓶颈,电力供应紧张;行政监管和法制建设滞后,体制性困局和制度性难题难以突破;政策执行落实效果有违初衷,导致受惠面过小;维权难度大,仿冒侵权现象有待解决。
困境二: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成为发展主要瓶颈
目前向中小微企业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共有18个部门69个大类项,税外负担很重。国家现行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即使贷到款的企业也普遍反映基准利率上浮问题,再加上担保费用,年利息都要在10%以上。
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模式,但是,目前的反担保模式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负担。担保公司在向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时,一般要求公司提供反担保。
困境三:自主创新能力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尤其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对于企业来说,解决市场问题,最后必须落实在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上,尤其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近年来,我国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差距仍然很大,自主创新能力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这些主要体现在:对自主创新重要性认识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低,资金和人才匮乏是制约民营企业创新的两大瓶颈;信息化程度低;缺少相应的政策扶持等等。
困境四:参加公平竞争的机制体制尚未形成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总体上营造了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但在操作层面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成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障碍。占我国企业九成的中小微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却经常遭遇“玻璃门”和“弹簧门”,中小微企业参加公平竞争的机制体制还存在许多未尽如人意的难题。
四大对策破解难题
王再兴委员为解中小微企业之困提出四大对策。
对策一: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截留梗阻问题
针对政策阳光难于照射中小微企业的这个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将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尽快贯彻到基层、传送到企业,加强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认真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截留梗阻的问题,确保政令畅通。切实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探索对中小微企业企业税收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和清理收费项目。
对策二:实施“靶向”扶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关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建议实施区别化融资服务政策,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即区别对待当前房地产与其他行业的货币政策取向,根据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合理界定贷款需求,进行“靶向”扶持,提升政府资金的效率和覆盖面,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比例。如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财政贴息适度补助,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企业的长期项目贷款,并多渠道解决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对策三:“扶上马,送一程”,引导中小微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各级政府在财税、政府采购、产权保护等方面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支持、引导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体系。建立支持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撑体系。强化政府对创新的投入,发展风险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完善包括创业板在内的风险投资机制,支持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同时,建立为民营企业创新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的扶持力度,使之成为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载体
对策四:完善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优化中小微企业的投资环境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打破行政与市场垄断,放宽民间投资准入,大力帮助中小微企业解除投资束缚。优化民间投资的审批登记程序,分层次、分区域、分类型规范设置非公有制经济在金融、通信、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资准入门槛。市场准入标准要公开透明,对各类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促进民间资本与其他所有制资本融合。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改制重组,以新型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