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人俊彦 >> 正文

爱国实业家陈伟南先生:“爱国爱乡是做人基本态度”

    来源:汕头日报    作者:     2014-08-23     浏览:

  • 字体:

   谈家乡

   粤东各市要加快发展,必须摆脱同质竞争,要有开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必须以一种紧密的结合体出现,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规模化和优质化,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谈奉献

   一个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国家,都应该孝敬。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是我的宗旨,个人事业成功,又能为国为乡做点有益的事,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和乐趣。

   谈人生

   对人谦和,对事达观,不怨不尤,淡泊自甘,乐天顺命,心安理得……保持一颗平常心,什么事都看开点。对目前的生活,我很开心,日子嘛,过得去就好。

   轻健的步履、敏捷的思维、充沛的精力、幽默的谈吐、拳拳的赤子之心……9月30日上午,当记者有幸在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南粤慈善家、香港紫荆花奖获得者陈伟南先生的办公室见到这位95岁高龄的老人时,不由深深折服于这位德高望重的爱国实业家身上所洋溢出来的健康、睿智、达观与儒雅的个人魅力。

   甫见面,陈伟南先生便捧出一张墨香四溢的宣纸。打开一看,是他老人家应汕头日报编辑部之托,为第五届粤东侨博会特刊的题辞:“共筑潮人新家园”,遒劲有力而又充满书卷气的题字凝聚着这位长者爱国爱乡的满腔热忱,而对早前题辞之约的守信和认真,也令作为晚辈的记者为之动容。

   在缕缕的清茶馨香中,陈伟南先生用亲切的潮汕话与来自家乡的记者交谈,谈人生,谈事业,儒雅而不失睿智,沉稳而不失幽默。谈到家乡,更是情真意切,盼望家乡尽快发展之热切情怀溢于言表。

   陈伟南先生畅谈了他对汕头、潮州、揭阳同城化发展的寄望,希望潮汕三市“兄弟谋和”,携起手来,同谋发展,共创辉煌,并欣然留言:“幸福汕头潮人家园”、“潮汕三市亲如兄弟”、“潮人满天下团结一家亲”、“生为中国人应该爱国、爱乡、爱家,做有意义的事”。字里行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热心家乡建设、心系潮汕发展的爱国实业家的博大胸襟。

   “汕潮揭同城化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在潮汕地区,提起陈伟南先生的名字几乎无人不识。这位令人尊敬的爱国实业家,热心家乡建设,捐资公益项目过百、金额过亿,造福社会、毫不图报的义举深入人心。在香港,他也是百多万潮籍乡亲的杰出代表,曾获得香港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陈伟南先生不但在家乡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公益事业等方面贡献良多,而且时时心系潮汕地区的发展。

   提起同城化,记者问陈伟南先生,当年您老人家是出于何种考虑而提出三市同城化这一倡议的?陈先生微笑着说,三市同城化,“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他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之子,对家乡发展牵肠挂肚,总希望家乡能早日向繁荣大道迈进。”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潮汕地区自从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以来,彼此间的联系不够,合作不多,建设重复。就拿每年的春茗联谊来说,三市各自举行活动,我们参加完这个又须赶往那个,很累,也觉得浪费、重复。在吃饭中,我分别与三市领导建议,不如联合起来举办,他们都觉得有道理,非常赞同。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三兄弟如能团结一心,合力发展,那肯定后劲更足,空间更大。我真心希望潮汕地区联合起来,打造“韩三角”(韩江三角洲)经济板块。陈先生引用庄世平先生的一句话,形容三市之间利益关系:“应当像《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一样,而不能三国鼎立。”

   陈伟南先生说,潮汕精神的精髓就是“团结”,而团结就是力量。他说:“俗话说‘家无三分拆’,汕头、潮州、揭阳同在一方热土,同根同源,促进三市发展是粤东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多赢的发展。”他说,“我们潮汕地区文化相同,可以说是同一个祖宗,同一条血脉,如果把旅游、经济相互联系在一起,肯定比各自为政要好得多。各自为政的状况对当地没有益处,大家都无法持续发展。”

   陈伟南先生扳着指头说,汕头、潮州、揭阳同属粤东,三市联合既符合区域性合作的潮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携手合作有很多好处:“一是合乎国家、广东发展的战略;二是符合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性经济合作化的潮流;三是顺应民情民意,三市同一血脉,同根同源;四是海内外潮籍乡亲的共同愿望和迫切要求。”近些年来,粤东三市发展虽快,但与省内珠三角等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只有携手并肩,才能迎头赶上。

   在同根同源的潮汕三市,实现“汕潮揭”同城化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早在2007年3月,陈伟南先生就在香港发起、组织了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主要领导和香港潮籍有关社团负责人座谈,围绕“团结合作、和谐发展、共创繁荣”的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形成初步合作意见。同年9月11日,陈伟南先生发起的汕头、潮州、揭阳党政联席会议隆重召开,确定了三市经济社会协作机制,提出在基础设施、经贸协作等六大领域开展合作,有力推进了粤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全国、省、市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多次就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汕潮揭同城化的问题提交议案提案,奉献自己的真知灼见。

   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谈起汕头、潮州、揭阳同城化发展思路,陈伟南先生神情依旧激动。他说,三市同城化,非常好。目前,年票已经同城化,电视落地也正在酝酿。电视落地很有必要。你说,汕头人在潮州办事,在揭阳工作,看不到汕头的电视怎么行?凡事不能只顾个人的利益而忽视了大我。陈伟南先生认为,粤东各市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同。如何保持、延续和发展这种深厚的历史渊源,破解行政区划的局限,构建粤东经济社会协作的新格局,是粤东人民多年来的共同心愿,更是众多潮籍港澳同胞、海内外乡亲的共同心声。

   粤东侨博会也是粤东兄弟城市携手合作的方式,首届粤东侨博会在2008年11月11日至12日在汕头隆重举行,当时专程莅汕出席活动的陈伟南先生表示,由省组织召开首届粤东侨博会,一定会成为潮汕发展新的起点,成为人民的福祉,各项事业从此定会蒸蒸日上。作为粤东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协作的倡议人,陈伟南先生认为,粤东各市要加快发展,必须摆脱同质竞争,要有开阔的视野和长远的眼光。必须以一种紧密的结合体出现,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规模化和优质化,提升区域的竞争力。

   陈伟南先生表示,“令人欣慰的是,促进‘汕潮揭’同城化已被写进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此之前,政府就已经把潮汕机场、厦深铁路潮汕站都设置于汕、潮、揭三市的中间位置,这不仅为同城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也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三市之间的融合发展,国家和省的战略眼光非常长远。”

   陈伟南先生表示,这几年,广大海外乡亲看到粤东的发展都感到很高兴,尽管各市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的经济还不发达。但只要大家用潮汕人刻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去做好每一项工作,粤东就一定有希望。“汕潮揭同城化好处多多,必将大大增强干部群众和海内外乡亲建设家乡的信心,形成大发展的势头。大家携手合作,互相包容,协调发展,互惠互利,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陈伟南先生表示,相信第五届侨博会样能够让潮汕各市更加紧密连结在一起,更好发展,共创辉煌。

   爱国爱乡情真意切

   “天上有星!”这是潮汕老前辈评价德高望重、拥有杰出成就的人的一句善意玩笑话,其中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表达出景仰之情和自己攀不可及的感叹。现在,陈伟南先生真的是“天上有星”,在浩瀚的太空,有一颗编号为8126号的小行星“陈伟南星”熠熠生辉。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和紫金山天文台认为,陈伟南先生作为旅港同胞,爱国爱乡、德高望重。“陈伟南星”命名获得通过,主要是为了表彰先生爱国爱乡的情怀和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所做的贡献,特别是在于弘扬其“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价值观。

   “事业的成功在于努力,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是陈伟南先生人生价值观的精华,也是他毕生践行的诺言。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评价说:“陈先生是一位真正坐言起行的人。”伟南先生常说,爱国爱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态度,一个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国家,都应该孝敬。

   上世纪三十年代,不满20岁的陈伟南先生赴港谋生,香港沦陷后回乡务农。1946年再度赴港,艰苦创业。当过码头工人,打过苦工,一步一步走过来的陈先生,对企业员工视为亲人,对有过错的属下也是耐心教育,大度包容。曾经有一员工,将伟南先生嘱其业务汇款的几十万元汇往自己的账号,陈先生的同事获悉此事,气不打一处来,说叫人好好教训教训这没良心的东西。陈伟南先生笑笑说:“算啦,让别人去教训他吧,年轻人有时也会像孩子犯错一样做错事。”陈先生的懿德仁心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内在的精神气质,令人折服。

   谈起对家乡的捐赠,记者问,您曾经比喻自己有三个儿子,“一个是大儿子幼南,一个是宝山中学,一个是沙溪华侨医院。大儿子替您挣钱,另外两个儿子替您花钱”,这么说,挣钱花钱都让您很开心?

   陈伟南先生情真意切地回答记者:“我在香港并非巨富,本事不大,但家乡如果需要我出力,我责无旁贷。我只希望在有生之年为祖国和家乡多尽一点力,做点有益的事。”说起他捐资兴建的宝山中学,他如数家珍:沙溪那个地方很穷,没有中学。1993年创办了这个宝山中学,现有4000多名学生,培养出了800多个大学生,如果哪个学生因为生活困难无法读书,只要我知道了都会帮助他,能够做成好事我非常开心。年轻人在关键时刻帮他一把,促他成才,会使他受益终生。陈先生认为“雪中送炭是大好事,锦上添花不必要”。先生浓浓家乡之情、拳拳报国之心让记者十分感动。

   几十年来,陈伟南先生情系桑梓,崇文重教,多襄善举。为“潮汕星河奖基金”、“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传播基金”捐款,设立“伟南文学奖”,捐资“潮学国际研讨会”,捐巨资支持潮汕三市办学。二十几年来,他年年有捐赠,处处办好事,对沙溪故里、韩师母校,以至潮州、汕头、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累计捐资逾亿元,对发展乡邦文教和各项公益事业,贡献巨大,泽被岭海,众口皆碑。伟南先生不仅自己捐资,还主动担当“牵头人”,倡导联络其他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支援家乡建设,多年来已形成源源不断的“伟南效应”。此外,由伟南先生创办并担任创会主席的香港潮属社团总会,把潮汕各个县市在香港组建的社团组织起来,共襄发展大业,在香港名望甚高。

   为家乡教育和健康事业殚精竭虑的同时,陈伟南先生在文化事业方面也尽心尽力。1991年11月,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时任汕头市政协常委的陈伟南先生被聘为顾问,他认为这项工作极有意义,热情给予支持;1993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传播基金会成立,陈伟南先生应聘为该会永远荣誉会长。多年来,他热情参加研究中心的各项重大活动,在历次理事会和潮学颁奖会上,他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指出,研究和弘扬潮汕文化是一件惠及子孙后代的大事,并对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推动潮汕文化研究发挥积极作用。

   对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陈伟南先生敬佩他博大精深的学术造诣和卓越成就,也热心支持他的学术文化活动尤其是潮学研究。国际潮学研讨会的多次成功举办,得益于伟南先生的大力资助和极力倡导。饶老曾说过,在香港,他要感谢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陈伟南先生。陈伟南先生与饶宗颐先生之间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之情可见一斑。

   采访中,记者巧遇前来邀请陈伟南先生参加韩山师范学院建立年庆的张春生先生,他尊称陈先生为学尊,并谈起了陈先生热爱母校,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笔架山下,韩江河畔,在韩山师范学院,伟南楼、伟南国际会议中心,还有无数软件硬件,陈伟南先生为母校捐赠不胜枚举。母校要发展,各种设施的添置,只要可能,先生都鼎力相助。张春生先生激动地对记者说,学尊的精神,是我们晚辈的楷模。

   陈伟南先生笑吟吟,说,一个人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国家,都应该孝敬。“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是我的宗旨,个人事业成功,又能为国为乡做点有益的事,就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和乐趣。”还是那句话,如果有人跟我说,某人赚了很多钱,我会问,赚了钱花没花?如果都存入银行,那根本对社会是没有任何贡献的。钱赚了就要花,比如帮助做教育,帮助贫困人口,这样才有意思。

   懿德仁心春风化雨

   敏捷的思维,轻健的步履,风趣的言谈……采访眼前这位95岁高龄的健康老人,我们不由被他如此年轻的精神风貌所深深吸引。

   见到来自家乡的记者,伟南先生特地将他多年来所辑录的有关启智、励志、处世、为学、治事的小册子《晨运名言录》赠送给我们。记者翻开小册子,“对人谦和,对事达观,不怨不尤,淡泊自甘,乐天顺命,心安理得……”、“日行五千步,夜眠七小时。饮食不逾量,作息要均衡。心中常喜乐,口头无怨声。爱人如爱己,报答尽忠诚。”一段段质朴无华却字字珠玑的名言警句映入眼帘,这分明就是懿德仁心的陈伟南先生的真实写照,让记者不由得顿生景仰之心。伟南先生告诉记者,他之所以能够保持如此充沛的精神、如此健康的身体状况,除得益于多年来早睡早起、坚持晨运的生活习惯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不发脾气,保持一颗平常心,什么事都看开点,就如他的小册子所辑录的语录一样。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晨运,同时,积累不少对身体、对人生有益处的名言、段句。几十年来,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已经印了2万本,很热销哦,还可再版。”

   捐资助学、扶持家乡发展十分慷慨的陈伟南先生,生活中却十分俭朴。他告诉记者,每天的早餐就是一个来自家乡的红番薯、一盘青菜、一碗红米粥,粗茶淡饭也觉甘甜无比。先生说,“对目前的生活,我很开心,日子嘛,过得去就好。”

   吃饭时,陈伟南先生无意讲了一个“笑话”——在一次接待活动中,一位客人问先生:先生贵庚?旁人代伟南先生回答:95周岁。客人不相信,暗地里又问伟南先生本人,先生笑着答:75岁。客人一听连连点头说:这才差不多,差不多。——是啊,胸怀宽广,懿德仁心的伟南先生身心就是这么年轻,你说,他能不青春永驻吗?

   “生为中国人,应该爱国、爱乡、爱家,做有意义的事”——这就是陈伟南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质朴无华的可敬的长者,总是无私地奉献着他至真至深的大爱。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