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人俊彦 >> 正文

马来西亚潮人陈再藩创立“廿四节令鼓”并向五大洲传播

    来源:潮州日报    作者:徐晓芝    2014-08-23     浏览:

  • 字体:

图为陈再藩向记者介绍廿四节令鼓。本报记者徐晓芝摄

   陈再藩是一位执着于将廿四节令鼓传遍五大洲的马来西亚潮人,把发源于新山的廿四节令鼓传回到家乡潮州,是他最高兴的事情。近日,他亲自赴潮,为青龙古庙廿四节令鼓队颁发鼓手证书。这位中马文化使者,操着一口地道潮州方言,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娓娓道出创制廿四节令鼓的故事。

   从小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

   陈再藩的父亲在战争时期离开家乡潮安区浮洋镇花宫村,前往马来西亚谋生。陈再藩是在马来西亚出生的。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陈再藩说,虽然没有到过潮州,但不管是小学、中学以及后来的大学,他所接受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母亲一有空便跟他讲述关于家乡的一切,他至今还印象深刻的,就是“桑埔山老贼”的故事。

   对于陈再藩而言,潮州大锣鼓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家乡符号,早已深深刻在脑海中。他说,每一次新山柔佛古庙游神仪式中,潮州大锣鼓鼓声擂起,他就激动不已。“我对这鼓声情有独钟,一听到鼓声就觉得特别亲切。”他知道,这鼓声源自于他的家乡,就在海的那一边。

   对母亲口中的家乡,陈再藩充满了各种想象和期待。直到20年前,他漂洋过海,第一次跟母亲来到大陆。“一踏进村里,我眼泪就掉下来了,觉得一切都那么熟悉。”陈再藩说,门口有条小溪,祠堂前有个广场,这里住着谁,那里又有谁,他全都知道,好像自己长期生活在这里一样。

   致力于鼓文化的传播

   浓厚的文化熏陶,以及长期生活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经历,不知不觉中,陈再藩在内心深处,萌发着要为华人做贡献的念头。

   198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再藩从第九届全国华人舞蹈节的舞蹈创作中获得灵感,之后又受诗人向阳所创作的《四季》启发,最终确定,用24面广东单皮狮鼓,一鼓一节气,并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进行书写,用鼓声来传达华人的家国情怀。“24节气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之一,是炎黄子孙数千年来与天地四季搏斗之后所得到的一份充满草根性、包含中华哲思的自然科学智慧。”陈再藩说,节气、狮鼓、书法融合在一起的节令鼓,不仅擂动了马来西亚华人的思乡情怀,更是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好途径。

   “如果明年非洲廿四节令鼓队顺利成立,廿四节令鼓将完全覆盖五大洲,成为国际性的鼓队。”提到节令鼓的发展形势,陈再藩难抑内心的激动。到目前为止,仅在马来西亚就已经有超过2万名鼓手。2006年廿四节令鼓被编入华小六年级的华文科课文中,全马所有华小学生都认识廿四节令鼓。2009年,廿四节令鼓成为马来西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令鼓传回家乡最高兴

   1997年,中国福建泉州华侨大学成立了首支节令鼓队,此外,湖南炎陵、广东梅州、北京等多地也相继成立鼓队。不过,对于陈再藩而言,他还有个心结,廿四节令鼓的传播向来主要靠华裔留学生,要怎样才能把廿四节令鼓传回家乡潮州呢?

   2008年,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潮州成立了潮州首支廿四节令鼓队,当时在广济桥前的表演,陈再藩记忆犹新。“在最具有潮州古城文化底蕴的地方进行表演,特别完美,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在陈再藩的努力下,潮州青龙古庙,一个对于大多数海外华人而言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今年也成立了鼓队,为此,陈再藩特派马来西亚教练前来指导教学。

   “节令鼓代表的是属于大马特色风味的中华文化品牌。鼓声对于潮州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看到潮州人打击节令鼓,我觉得很亲切,有归属感。马来西亚教练和潮州人一起学习节令鼓,不仅可以增进鼓艺,也加强了两地人民的感情。”陈再藩说。

   转眼间,廿四节令鼓已伴随陈再藩走过25个年头。今天,尽管廿四节令鼓在全世界具有较大影响力,但这位6旬老人,并没有打算停止前进的步伐。他表示,他还将努力利用节令鼓的传播,增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