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职场八卦 >> 正文

岁末年初求职找工作谨防招聘陷阱

    来源:人才网    作者:人才网    2014-10-14     浏览:

  • 字体:
年底将至,企业又开始贮备人员。在新一轮的招聘中,违法企业骗局翻新,使不少职工上当受骗。接连两周,不少读者拨打热线向本报投诉自己遭遇非常规招聘。求职者在反映招聘招数“步步为坑”的同时,也感叹找工作不但要具备福尔摩斯的侦探慧眼,识破招聘过程中的种种陷阱,还要使出浑身解数,来个大破“天门阵”。

  陷阱一

  明目张胆收取押金

  申先生和张先生原本素不相识,但一 次共同的遭遇让他们成了知己。

  申先生向记者描述,不久前他看到网络上的一则招聘广告,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了位于恒丰北路上的一家贸易公司应聘。他应聘的职位是押运员,和他同去应聘电焊工的还有张先生。张先生说,当时一个自称是经理的人带他们在公司里逛了一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然后对方拿出几张白纸,让他们根据各自的职位说一些想法,也就是所谓的考试,随后便让他们回家等通知。仅隔了一天,申先生和张先生先后收到了录取电话,让他们到公司办手续。办理手续的全部过程就是交钱:押运员要办理押运证,费用是500元;电焊工要办理上岗证,费用也是500元。他们稀里糊涂地交了钱,这就算办完了手续。

  之后的第三、第四次到公司,单位并没有安排任何工作,只是每天找各种借口让他们做上岗前的准备。在进行了一轮体检、一轮岗前“观摩”学习之后,申先生和张先生有种被骗上当的感觉,所以在公司要求再去时,就提出“不做了”,并要求公司退还办证的费用。“公司也没有说不给,只是说费用已经划进财务的账目里,再拿出来比较麻烦。后来几天要么说是经理不在没法签字,要么就是财务出差,总之是不退钱,现在我们也懒得去要了。和我们一起被骗的还有六、七个人,有的去应聘驾驶员的被骗了1800多元。”申先生愤愤地说。

  何先生也是本市户籍人士,应聘司机时,遇到了相似的遭遇。他说,当时去应聘时劳务公司说牡丹江路上有一家物流公司在招集卡司机,很适合他,但是上岗前要先收取押金1000元。何先生说:“劳务公司给我的收据上写的是培训费。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也没细想。后来,我到了那个地方才知道,这家物流公司总共才20辆车,但要招上百人,明显是欺诈嘛。所以我就不想做了,这时候再要劳务公司退钱,就没那么容易了。”

  陷阱二

  职位是假骗钱是真

  最近,王先生代侄子小余向本报投诉,反映他们遇到了骗子公司。王先生向记者介绍,小余刚满18周岁,今年春节才从四川到了上海,平时没什么爱好,就喜欢电脑,以前也跟过师傅学过一两招。所以在看到网上有招聘电脑维护的职位时,小余毫不犹豫地到位于白兰路上的这家公司报了名。小余说,他自己都没想到,以前从来没有过工作经历,但去那家公司应聘的第一天就被录用了,让他第二天报到。

  显然,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儿。之后的几天,公司经理并没有安排小余具体做什么事,只是轮番地带他到公司下属的KTV去。连续四天,带他去了四家不同的KTV。每次去,公司经理都跟他说以后他要在这里工作,适当地孝敬一下领导对以后工作有好处,就这样,小余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近两千元“孝敬费”。这些事,小余没有对家里说。但很快,他身上的钱就都用完了,家里人这才发现可能遇上骗子公司了。

  后来,王先生带着小余去派出所报过警,也向劳动监察、工商部门反映过,几经交涉后才要回了600元。王先生气愤地说,到报社来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这样的公司,不要再有人上当受骗了。

  张先生也向本报投诉,他的亲戚张勇在上南路上一家劳务中介公司找工作时,被收取了300元报名费和200元管理费。原本他想花点钱能换份工作也不错,谁知到位于松江的工厂报到时厂里却说他不是他们的员工。因为他们的员工都有门卡,既然他没有就不能进厂。小张觉得是中介在搞鬼,于是到中介要求退款。但中介却拒绝了,理由是,已经成功地介绍了工作,所以不退款。这让张先生想不明白,厂里不认账,连门都没进过,这样怎么叫介绍成功了呢?

  陷阱三

  承诺条件不予兑现

  前两天,朱女士气呼呼地给本报打来电话,称她的女儿应聘时上当受骗了。朱女士说,女儿是在看到一个网上招聘广告后去应聘的。当时,招聘广告上描述的职位是银行大堂助理,全日制,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公司会按规定为录取的员工缴纳社保费和公积金。她的女儿经过面试后顺利地被录取了。上班一星期后,公司安排他们这些新进员工签劳动合同。可是当银行人员拿出合同时,朱女士的女儿傻眼了:对方拿出的是见习协议,协议上还写明了见习期间不缴纳社保费,收入也比原来承诺地降低了不少。朱女士在电话里抱怨道:“明明说好缴社保费、签劳动合同的,怎么一转眼都变卦了,公司这么做太没诚信了。”

  和朱女士的女儿有类似遭遇的还有来自江苏镇江市的吴小姐。为了防止上当受骗,细心的她专门到正规的职介网上去找公司,但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同样一家单位、同一个职位,各区的职介网刊登的薪水标准都不一样。而且,吴小姐经过实地了解后发现,这些招聘广告所承诺的薪水和单位告诉她实际能够支付的报酬还有不小的落差。吴小姐告诉记者,她相信职介网本身不存在欺骗行为,但在管理上可能有疏漏,希望今后能严格把关,不要让有不良目的的企业钻了空子。

  陷阱四

  冒用招牌招聘新人

  李小姐原来学的是金融方面的专业。她告诉记者,前不久看到网上有一家银行正在招聘,一看具体职位和薪酬待遇有些心动。考虑到专业对口,在银行里以后有很多的发展机会,她立马投去了求职信和简历。两星期前,她接到这家银行的面试通知。当她来到北京东路上一幢办公大楼前傻眼了,指示牌上没有她投简历的那家银行。心存疑惑,李小姐根据面试通知上的地址到了27楼,才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银行,而是一家保险公司。李小姐说,此时她心里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但还是抱着要一个说法的态度进去与公司的面试官见了面。当李小姐质疑为什么要打着银行的牌子招聘时,对方解释称,他们是该银行的下属公司。李小姐越想越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没等面试官提问就走了。

  事后,李小姐还特地上网查了这家保险公司的资料。“还说是银行的子公司,根本就八竿子打不着。冒用别人招牌搞招聘,这样的企业谁敢去?”

  陷阱五

  试工期满立即解除

  孔先生做了三十年的磨具工,还头一回被公司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拒之门外。“如果确实是我技术不精那我无话可说,但现在是考核办法有问题,怎么能让我服气!”

  孔先生反映的是一家仪表公司。他当初通过应聘进入公司,双方签订了3年劳动合同,其中试用期为6个月。孔先生说,招聘启事上写着要招磨具工,他就是冲着这点才来这家单位的。签合同时,岗位一栏写着“车间技术员”,他想磨具工也属于技术员,就没提出什么异议。结果在试用期内,他只做了两天磨具工,就以任务不多为由让他去做车床工。孔先生曾经几度向单位提出做回磨具工,但单位给出的理由是:“我们这家厂磨具的活儿不多,主要还是车床工作。”试用期满后,公司以孔先生车床技术跟不上进度为由解除了他的劳动关系。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孔先生都弄不明白,既然厂里要人做车床,那为什么招聘职位写的是磨具工。

  在朋友的指点下,孔先生才明白有少数违法企业利用招聘,专门招试用期员工,使用廉价劳动力。因为试用期工资相对较少,这样企业可以省下一笔钱。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