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陈智思强调政府需推行“源头减废”政策
三个堆填区即将爆满,香港垃圾围城问题已经“死到临头”!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陈智思表示,即将推行的垃圾徵费计划,旨在减少社会製造垃圾,鼓励分类回收,故拟定徵费水平相对低,希望“行住先”尽快落实推行。前天文台台长林超英对立法会财委会仍未表决“三堆一炉”方案感可惜,批评议员令社会不流动,顿成“瘀血社会”。
于政府建议透过实施垃圾徵费、发展“三堆一炉”等项目应对垃圾问题,身兼行政会议成员的陈智思昨日出席电台节目时称,本港三个堆填区寿命只剩馀约五至六年,焚化炉又仍未拍板兴建,形容本港废物管理问题已达“临界点”,甚至是“死到临头”,强调政府需推行“源头减废”政策。
料以“按户按袋”徵费
对于委员会刚向政府提交垃圾徵费的运作建议,陈智思称,计划目的是希望市民减少製造垃圾和加强分类回收意识,建议以“按户按袋”徵费作最终目标,每月三人家庭费用约30至40元。他强调,不应将贫穷家庭剔出收费机制,但可考虑由政府提供资助。他预料,当局最快明年就垃圾徵费撰写立法条文,然后尽快推行。
陈智思称,家居垃圾现多由物业管理公司收集,垃圾徵费推行时,亦要靠他们监管市民使用徵费垃圾袋。他认为徵费水平已相对低,相信市民不会为节省“一蚊几毫”的专用垃圾袋费,而以其他胶袋乱丢垃圾。他又建议政府增加回收点,便利市民进行垃圾分类,增加回收意欲。对于有听众批评政府多年来没做好减废工作,令堆填区爆满是“责无旁贷”,陈智思同意政府有责任,但明白政府亦面对施政问题,包括近日有区议会反对在区内设立社区回收站。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辖下都市固体废物收费支援小组召集人谭凤仪称,只要大厦准备就绪,计划初期便可以“按户按袋”模式收费,她希望三年过渡期后,大厦能全数过渡至“按户按袋”收费,同时大厦亦可选择“按幢按量”收费,但收费或会较高。
林超英撑“三堆一炉”
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学系客席教授林超英出席一个电视节目时亦称,源头减废要由市民主动,政府只能加强宣传工作。他希望当局日后严厉执法,避免市民将垃圾丢弃到屋外。他认为政府目前宣传足够,赞扬当局有决心发展“三堆一炉”,解决垃圾围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