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对普通投资者并不熟悉的词汇“MSCI”火了——证监会力推的A股加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一事,有了新进展:愿望又一次落空。北京时间2015年6月10日5时,官方宣布,A股暂未纳入MSCI指数。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经济学家左晓蕾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对A股市场来说,MSCI并不是救世主,即便A股成功被纳入MSCI,对中国经济和上市公司而言,并没有实质上的好处。
A股在本轮牛市中大幅上涨,已经坐上全球股市市值排名的第二把交椅,仅次于美国股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无法忽视的超级市场,现在却依然在MSCI新兴市场指数之外。美国东部时间周二下午5点30分,MSCI称,在有关市场准入等一些重要问题解决后,预计将中国A股纳入到其全球基准指数中,虽然暂未纳入,但这一表态相比去年更趋积极。MSCI和中国证监会将成立一个工作组来解决这些问题。
中信证券估算,明年如果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初始权重为0.57%,大约可引入16.8亿美元增量资金,即100亿人民币。长期来看,随着权重的提升,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能够引入约300亿美元增量资金,即1800亿人民币。
“别把它当做太大的事情,这个讨论没有意义。”左晓蕾对此评论称,如果现在放开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到底好还是不好,是一个未知数,资金都在二级市场,没有一分钱流入中国企业。“首先,A股纳入MSCI目的是给外国的投资人释放信息,让他们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机会,并不是光为自己好,是双边的;其次,外国资本进来之后并没有实际意义的好处,就是用来购买股票,如果资金进一步推高股票泡沫,获益的是交易主体,对中国经济和上市公司没有直接的实质性的好处。”
左晓蕾强调,这个指数是一个私人公司做出来的,首先必须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如果纳入,就是给全世界的被动型指数基金配置资产的时候提供了参考。纳入后,中国的股票可在配置当中,中国经济也在成长,企业也随之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不过,由于我国资本进出及外汇管理相关政策的限制,即使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后,海外投资者依照MSCI新兴市场指数灵活投资A股市场依然面临一定障碍。
一是QFII额度上限使得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无法按照MSCI指数中A股的潜在占比配置A股。如,假设按照将来A股权重占MSCI新兴指数10%来计算,目前最大的新兴市场ETF规模超过400亿美元,这意味着其对于A股的配置应超过40亿美元,但是由于单个QFII有10亿美元的规模限制,将使得基金经理无法完成组合调整。
二是资本汇入的时间限制使得基金经理无法依据市场环境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建仓。目前我国要求QFII在6个月之内完成资本汇入,如果在6个月之内未完成,且金额高于2000万美元,则未完成汇入的部分作废。而现实中,基金经理或希望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考虑建仓节奏,资本汇入时间的限制使得这一想法无法达成。
三是资本汇回的锁定期限制导致无法实现可能面临的基金赎回,目前我国QFII制度对于资本汇回期限仍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如果在锁定期内或者周度/月度内基金遇到大规模赎回,基金公司则会面临显著流动性风险。
左晓蕾认为,现在就将A股纳入MSCI明显不太合适。现在外来资金投资A股设限,不能完全可兑换,并非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正常投资,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以及A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比方说”QFII额度限制松动,沪港通的运行以及即将实施的深港通”等,被纳入MSCI是迟早的事,但不急于一时。
MSCI是美国著名指数编制公司美国明晟公司的简称,其旗下编制了多种指数。据了解,MSCI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据MSCI估计,在北美及亚洲,超过90%的机构性国际股本资产是以MSCI指数为基准。追踪MSCI指数的基金5719家,资金总额达到3.7万亿美元。
在此之前的5月26日,MSCI的竞争者FTSE富时指数宣布已将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6月2日,全球最大的ETF管理公司美国先锋集团(VanguardGroup)先锋基金宣布将A股纳入先锋新兴市场指数及对应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