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2015-2030年)》,到2030年,试验区各项工作将建设完成,届时其也将年满16岁,刚过“出花园”之年。这不禁引人畅想:16岁的试验区会长成什么样?
潮汕地区的人们在15岁时会经历一个成人礼——“出花园”,意为昔日孩童已经长大成人,不再游玩于“花园”之中,而要走出去接受风雨,亮相世人。
按照《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2015-2030年)》,到2030年,试验区各项工作将建设完成,届时其也将年满16岁,刚过“出花园”之年。这不禁引人畅想:16岁的试验区会长成什么样?
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以《规划》为基准,记者对建设内容进行梳理,试图勾勒出试验区的翩翩光彩形象。
生产总值
到2030年,(汕头)华侨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达20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35万元。而2014年汕头的GDP是1565.9亿元,人均GDP是3.13万元。这意识着届时仅华侨试验区等于再造一个汕头总产值,而人均GDP甚至可以翻6倍!这足以让汕头跻身广东第二梯队之列。
城市规模拥有百万人口
到2030年,华侨试验区的人口规模将达到100万。我国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在人口发展方面,届时的华侨试验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而2014年汕头金平、龙湖两区的人口总数为110万,这意味着到2030年华侨试验区将成为“另一个汕头市区”。
园区格局形成“一核一港三区”
按照轴向开发、组团布局、点线面统筹的开发原则,试验区以新城、港区的综合开发为核心支撑,届时将形成以交通廊道与滨海湾区为轴带,以功能组团为载体,以点连轴、以轴带面的陆海一体空间发展格局。
通过加强空间开发管控,试验区将明确“一核一港三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按重点功能定位配置优势资源,形成功能互补、各具开发的格局。
一核:围绕汕头湾出海口,依托东海岸新城、珠港新城、南滨新城,形成面积约36平方公里的重点开发区,集聚跨境金融、总部经济、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打造成为汕头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驱动发展集聚区。
一港:依托广澳深水港区、保税区、广澳物流园建设,形成约14平方公里港口与保税区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成为服务粤东、赣南、闽西南等腹地的中心港,连接东南亚港口群,形成与东盟地区的港口合作联盟。
三区:形成北部新兴产业区、南部临港产业区和南澳生态旅游区,面积约430平方公里,发挥比较优势,立足组团结构,规划建设功能互补、协调互动、各具特色的功能区。
北部新兴产业区位于汕头主城区东北部,区域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包括“中国锆城”组团、六合新兴产业组团和粤东物流新城组团。
南部临港产业区位于汕头内海湾南岸与濠江东岸之间的达濠岛,区域面积约90平方公里,包括濠江科教创新组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平台。
南澳生态旅游区,南澳县主岛面积约1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海岛旅游度假、海上运动体验等高端旅游业态,成为享誉全球华侨华人的滨海生态休闲养生度假胜地。
港口扩容变身国际性枢纽港
汕头港历史悠久,开埠于1860年,历来是粤东、闽西、赣南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和海上门户,素有“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的称誉。
汕头港是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5个重点港口之一。根据《汕头港总体规划(2012-2030年)》,各港区功能定位如下:
(1)老港区:以散、杂货运输为主,主要为汕头市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服务。远期根据发展需要,依规划进行功能调整。
(2)珠池港区:以集装箱、粮食和建材运输为主,为汕头市临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提供运输服务。
(3)马山港区:以煤炭运输为主,主要为后方华能电厂提供服务。
(4)堤内港区:以散、杂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
(5)广澳港区:以集装箱、石油化工品和散杂货运为主,为腹地经济和临港产业开发服务,逐步发展为大型综合性港区。
(6)海门港区:以大宗能源和原材料运输为主,主要服务临港产业发展,兼顾腹地散货运输。
(7)南澳港区:规划预留港区,结合发展需要适时开发。
(8)田心港区:规划预留港区,结合发展需要适时开发。
(9)榕江港区:规划内河港区,以散、杂货运输为主,主要为榕江沿江经济发展服务。
当前,汕头市正力争把汕头港打造成国际性枢纽港,计划在2年内建成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一个2万吨级石化码头,同步配套建设疏港铁路、疏港公路和广澳港区10万吨航道。
到试验区16岁那年,汕头港港口吞吐量将达到30000万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200万标箱。“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繁华景象将是试验区美好青春的有力印证。
交通网络海陆空通达全球
16年后,从华侨试验区只需要花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潮汕国际机场和高铁站,快轨体系等快速干道的落成让往返于国际的通道变得便捷。随着潮汕国际机场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以及国际航班线路和班次的拓展,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乘飞机直达拉斯维加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国际之旅。
道路的开通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随着汕昆、汕湛、潮惠、揭惠、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和新国道G539、G228线的建设完工,“一带两轴三环”的一体化交通格局形成,汕头成为粤东综合交通枢纽。
汕揭潮城际轨道网建设完工,汕潮揭城区及机场、高铁站的便捷交通,让华侨试验区更好地连接汕头城区、潮州、揭阳,汕揭潮实现同城化,“一小时生活圈”也成为现实,潮汕老百姓“胶己人”不用再支付昂贵的交通费用。
与此同时,随着广梅汕铁路二线工程建设完毕,汕头中心城区公路主枢纽功能的不断加强,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暨厦深铁路进汕头联络线的建成,汕头的交通中心地位不断提高。
依托山水肌理,发挥交通引导作用,引导强化城市多中心组团式格局,汕头华侨试验区将与市内形成组团的轨道交通。随着联系澄海-金平-濠江和金平-潮阳-潮南的两条城市轨道交通落成,BRT线路和其他连接线路的完善,届时汕头华侨试验区将全面融入粤东轨道交通体系,连接各区县高速公路网,通达性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大大加强。
来往华侨试验区的人络绎不绝,各路旅客云集,百年商埠的荣光又将重现。
发展模式汇聚全球高端人才
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汕头市将加快培育若干新兴研发机构,构建起富有活力的技术创新和人才支撑体系。
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得到完善。通过选择优势研究机构,逐步建立起服务中小企业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平时瞄准海洋科技等重点领域,发挥人居环境优势,一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落户,并形成带动效应。
创新成果也可以得到快速转化。到2030年,试验区将加快先进创新成果示范应用,重点推进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型能源、信息技术等成果转化。高校与企业、产业园区的科研成果衔接机制会得到完善,知识产权交易体系更加健全。
而通过优化配置创新资源,试验区对人才的吸引也将加强。展望2030年,全球华侨华人人才市场建立起来,海外高层次专家被大量引进,济济人才展现出强大的创造力。
创新意味着激情和生命力。未来,试验区将以技术创新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依托海缆登陆站资源,建设起大数据协同创新产业园,信息化与工业化也将融合发展。在敢想敢拼的特区精神推动下,16岁的特区将建立起以高端产业为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公共服务提供国际水准教育医疗
试验区将非常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根据未来人口发展目标,试验区将配套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引进侨资办学,让国内师资队伍与港澳台师资队伍进行交流合作。
同时将实施教育国际化人才队伍培养工程,加强与境外知名院校的交流合作,提高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为加强交流,试验区支持侨资与境外知名机构设立国际学校,国内知名院校有望在汕头设立独立学院或与汕头大学合作办学,推动汕头高等教育更高水平发展。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会更加健全。通过鼓励和吸引专业人士在试验区设立高端私人诊所,试验区将能够满足华侨个性化、高端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同时创新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提供模式,社区家家医生也被引入。
到2030年,试验区内将设立众多医疗分支机构和服务中心,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取得质的飞跃,人们很方便就能得到医疗救助。
市政设施建成“海绵城市”
16年后的华侨试验区拥有多层次、一体化的内部交通系统,以道路网络为主骨架,以轨道交通为主要客运走廊,试验区“四纵两横”的城市交通骨架全面铺开,通过高快速路连接各组团,市民交通大大便捷。
16年后的华侨试验区,漫步在滨海资源与公共空间相协调、城市景观和侨乡文化相融合的侨乡景观大道上,汕头城市新门户的样貌让人耳目一新。依托环湾滨海优势,滨海景观大道已经建成。
珠港新城段以商务办公、商贸金融功能为主。东海岸新城段以公共空间为主,试验区公共服务核心区完备。
作为民生大事,绿色舒适的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将为老百姓营造一个绿色健康居住环境,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以及步行交通系统完善。依托滨海岸线、河湖湿地等推进绿道网、滨水步道建设,华侨试验区形成山海相连的绿道慢行系统。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16年后更加完善,雷打石环保电厂等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加快推进,新溪污水处理厂、南区污水处理厂濠江分厂等项目建设完工。从此,雨污分流,雨水和污水管线体系完善。
江海堤围防灾灭灾体系建设完备,各类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御、应急处理和救助能力大大提升,澄海六合围等江海堤围加固工程已然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护标准。
届时,华侨试验区供水和节水系统完善,在核心区建设的城市直饮水系统,推进饮用水与冲洗用水管道分离,加强南澳岛等节水系统建设,同时发展循环给水系统、海水淡化、中水回用、雨水利用等。城市径流雨水的排放控制与管理得到强化,“海绵城市”得以建成。
地下管网系统也将统一。通过地下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维护,应急防灾的全过程将更具完善性。集市政、通信、给排水等管线于一体的综合管廊也会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