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商专访 >> 正文

美华人汕头寻根:诉不尽心中的思乡情

    来源:天下潮商    作者:     2014-09-15     浏览:

  • 字体:

 中国侨网消息:7月14日至7月15日,“2008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夏令营寻根团”一行18人,在美籍华人郑国和先生、广东省省华侨中专龙湘芳老师的带领下,抵达汕头市,进行了寻根问祖活动。其中祖籍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的华裔青年翁美云(小名阿瑶)在各级侨务部门多方排查,大力帮助下,终于顺利与亲人相认,圆了父母托咐的夙愿。

  千里迢迢回汕来寻根

  今年刚满26岁的阿瑶后脑勺盘了一个小羊角,刘海用发圈挽起来,露着宽宽的脸庞,高高的眉毛,上穿一件宽松的吊带黑布衣,下着西装牛仔裤,一副充满青春活力的样子。在10多位有着不同血统的营友们中,她显得有点特别,那种特别是华裔后代共有的特征。阿瑶生于越南,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在美国读完大学后从事厨师工作。此行目的是受父母之命专门来汕头寻访亲人的。14日傍晚,寻根团一行刚抵达汕头市中国旅行社,还未从长途舟车劳顿的疲乏中缓解过来的阿瑶,便迫不及待向有关人员打探寻根的摸底情况,当得知祖籍地谷饶镇东寮村(今为东明村)还有伯姆、堂兄、堂姐等人时,激动地热泪盈眶,抱着郑国和团长的肩膀多次喜极而泣。营友们也围了过来,互相拥抱在一起祝贺阿瑶,场面十分感人。

  早在一个多月前,汕头市外事侨务局接到寻根团营员翁美云的寻亲行程,局领导十分重视,立即落实潮阳区侨务局对翁美云的家族情况进行细致的摸查,掌握了线索后又与翁氏亲人取得联系。据了解,翁美云的老祖父翁五湖共育有四子,排行第四的祖父翁学光,1946年离开赤寮村赴越南谋生,生下美云的父亲翁庆德及三位兄长。上世纪70年代,越南掀起排华浪潮,翁庆德于1987携家带眷移居美国。翁美云为第三代华裔。现仍居赤寮(现称谷饶)的是翁美云的二伯公后代,84岁的伯姆和二位堂兄翁耿泉、翁耿章及一位堂姐。

  今年夏天粤东地区普降大雨,汕头市许多地区也积水成灾。谷饶镇位于潮阳、普宁、揭阳交界处,地处潮阳小北山西南麓,相对较为偏远,一旦暴雨不停,便会增加寻根之旅阻力,大家都为阿瑶捏了一把汗。

  天公作美。15日,晴空万里,一碧如洗,山明水秀。许多农民把谷子晒到了公路两边。在潮阳区外事侨务局领导的引领下,便顺利抵达谷饶镇东明村民委员会。寻根团一行仅花了一个多钟头,村干部一早便等待在大居委会大门口,又是派员到路口接车,又是安排阿瑶的亲人到场。一下车,大家都顾不得炎炎烈日地烤晒,当路欢迎,宾主双方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而后,当侨务人员为她一一指认身边的耿泉、耿章兄弟,“这是你爸爸的哥哥的儿子,叫阿兄。”阿瑶张大一双新奇的眼,激动地张大着嘴巴,用不太流利的潮汕话叫出了“阿兄”。眼眶又湿了。

  今日的谷饶村是全国有名的“内衣之都”,产品畅销海内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因此,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内衣加工。用电也相对紧张,我们来时刚好碰上停电。居委会会客厅里没空调,没风扇,但这并没削减阿瑶及营友们的认亲热情,营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大家心往一处想:认亲人!团结一致,友好协作,有的用旅途中买来的扇子在背后帮着扇风,有的前后左右选取角度抢拍镜头,有的负责全程录像,忙的不亦乐乎,把整个会客厅挤个水泄不通。在客厅中,阿瑶的堂兄带来了50年代公社化时,阿瑶的奶奶从越南寄来的亲笔信和几帧历史照片,指着纸上歪歪斜斜的家族谱向阿瑶解说:阿瑶的父亲因排行第四,小名叫四辉(学名翁学光),阿瑶对小名与学名似懂非懂,便问是否像她在家妈妈叫她阿瑶,在外人家叫她翁美云一样。

  认过亲人,接着便是看祖屋和拜祖宗。一如潮汕众多传统建筑一样,阿瑶爷爷的祖屋也是一套下山虎贝灰房子,因年代湮远,有着淡淡的岁月霉味,营友们鱼贯着挤进老屋参观。学中国考古学的陈安宁营友,因挤不进去,举着照机,朝斑驳老墙上一个看上去黑不溜秋的窗洞猛拍照。见记者走近,他耸耸肩对我笑,拿相机拿给我看刚拍到的内容,得意地用中文跟我说,“还不错吧!”。在老屋门口阿瑶与堂兄拍了认亲照,以便带回美国慰藉父母乡思。大家便折回阿瑶堂兄的新楼。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汕头经济特区的富民政策,阿瑶两位堂兄都开有内衣加工厂,盖起了三层小洋楼。祖宗神位也供在新家。

  祭祖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宗族间血缘相承的一种精神接续,也是寻根必做的一件事。堂兄为阿瑶点上了五柱清香,三柱插祖宗炉前,二柱插门神。按潮汕旧俗,过番的亲人相见,是要吃甜圆或甜蛋的,取团圆甜蜜之意。但现在已简化为喝茶与吃糖。得知阿瑶到来,阿瑶的伯姆和另一堂兄已在新楼烧水备茶等候。营友们又前呼后拥追随阿瑶到了堂兄家,84岁的伯姆怎么看都不像上了年纪的人,精神矍烁,耳不聋,眼不花,牵着阿瑶的手嘘寒问暖,总有说不完的话…… 重复得最多的总是那一句:陪着你的父母回来看看。

  短短一天的寻根之旅,千言万语,诉不尽心中的思乡情。然而,这一瞬的相聚却是永恒的,这一瞬的相聚凝聚了几代人的思乡深情。

  牵线搭桥寻根引路人

  一人寻亲,众人出动。阿瑶的寻亲之旅,在汕头市各级侨务部门的大力帮助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阿瑶只是一个代表,与阿瑶一样以寻根为目的而参与当地组织夏(令)营寻根团活动,各级侨务部门每年都要接待很多批,近千人次。寻根团连年来的成功举办,对凝聚侨心,弘扬潮汕文化,培育侨务资源,巩固和延续汕头侨乡优势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活跃在台前幕后的那一帮热心人,功不可没。

  据广东省侨务部门介绍,自1980年广东省在开平县(今开平市)首次举办美加华裔青年学生夏令营至今,这一大型华裔寻根夏令营活动至今已持续28年。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基金会从1990年开始,一直坚持组织美国华裔青年回广东寻根。该会董事会主席郑国和先生便是这寻根活动的最早倡导者和主要组织者。郑国和先生担任领队达10多次,足迹遍及珠江三角洲100多个村庄,已带领上百名美国华裔青年寻到了根。2001年7月,他被广东省侨办评为“寻根引路者”,受到隆重表彰。

  今年满60岁的郑国和先生,中等个子,戴一顶黑色毡帽,笑起来有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很具亲和力。在10多位华裔青年中,他就像一个知心大哥哥。在陪寻根团一行的短短一天时间里,记者有幸与他接触,对这位心态年轻,可爱的老头留下深刻和印象。

  据他介绍,他祖籍在开平,移居美国已是几辈人的事,算起来他是华裔第六代了。退休前在嘉州从事教育事业,而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做义工却有二十四年工龄了,他自嘲“不务正业”。但看得出他乐在其中,很热爱“寻根引路者”这个称号。在祖籍国与居住国为华裔后代穿针引线多年,他对中国许多地方语言熟烂如瓜,无论中文、还是客家话、广州话、唐山话,都说得很地道。

  姓氏学研究专家王大良说:“海外各地的华人华侨不远万里回到祖国大陆寻根谒祖,进而带动全国各地的寻根热潮,这表面上看虽是一种文化或血缘上的认同现象,实质上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