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市场信息 >> 正文

“广济桥”完整嵌在潮州手拉壶上

    来源:汕头都市报    作者:     2014-09-14     浏览:

  • 字体:

  近日,潮州陶瓷工艺师谢华以浮雕的形式,把潮州著名的广济桥(即湘子桥)“缩小”后完整地嵌在一把手拉壶上!据悉,该手拉壶参加目前正在广州举行的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已获金奖。中国美术陶瓷分会副会长、潮州陶瓷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谢金英认为,“广济壶”是潮州手拉壶的代表作,是目前潮州工艺水平最高的手拉壶。

  造工精细可见“牛齿”

  近日,“陶瓷工艺师把广济桥搬到手拉壶上”的消息在潮州坊间广为传播,不少潮州市民引以为荣。把“广济桥搬到手拉壶上”会是怎样的一件艺术品呢?近日,记者慕名采访了制作此壶的陶瓷工艺师谢华,目睹这把与众不同的手拉壶。

  该手拉壶壶身呈飞碟型,线条流畅,整条“广济桥”就环绕在壶身上,20个桥亭、18艘木船和系住木船的绳子,一件都不少地呈现在壶上,栩栩如生,侧观手拉壶嘴,就像凤凰展翅欲飞的样子。壶盖把子的造型就是广济桥上那头“鉎牛”。桥亭上的砖、瓦、梁、柱都有详细刻划,甚至连系住木船的绳索还有清晰的纹理,桥亭的栏杆雕空,融入了潮州陶瓷闻名于世的镂空工艺,造工之精细令人嗟舌;但最令人吃惊的还是壶盖上那头鉎牛,嘴里的牙齿可以清晰看出来!

  “潮州又称为凤城,这把手拉壶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把古城、古桥、手拉壶与文化艺术紧密相联起来,把潮州悠久的文化和现代的陶瓷艺术结合起来。”谢华说,此壶从构思、设计到制作完成,前后花了近一年时间。

  烧制难度超出想像

  据谢华介绍,在潮州市政府决定重修广济桥的时候,他就萌生了把广济桥创作到自己制作的手拉壶中的想法。

  “广济桥作为中国四大名桥之一,不但见证了潮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她的重修更给人们展现了一个重视传统文化、充满经济活力的现代潮州。”谢华说,虽然新修成的广济桥很漂亮,且力求做到“修旧如旧”,但与古桥还是有些不同,比如,拉绳的方式、桥亭的高度等等。因此,谢华决定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还原古桥的旧貌,让人们对这座古桥有更深的了解。

  虽然介绍广济桥的各种文献资料不少,但能够直观的图片资料却不多,谢华最终能找到的广济桥较完整的图片资料是清朝的,因此就按清朝时广济桥的形状进行创作。去年年底,他开始了手拉壶的设计,今年3月,开始动手制作。

  “制作出一条器型匀称、表面平滑、对接精确的普通手拉壶,对我来说确实不是什么难事,但要把这么小的浮雕贴漂亮、贴牢固就实在有点难。”谢华说。

  据了解,谢华的先祖早在清同治年间就开始红泥茶壶的制作,还在广州创办“俊合”号瓷器店,开设红泥茶壶作坊。谢华从80年代初开始涉足手拉胚茶壶制作,已近20年,制作的朱泥紫泥茶壶深得台湾、泰国、新加坡等地收藏家喜好,技艺日臻成熟,制作技术独树一帜,近年来他所制作的各式手拉壶在多个国家级博览会中屡获金奖,他对攻克手拉壶制作的技术难关自有妙法。

  制作这把“广济壶”,首先,他把手拉壶的壶身做成球型,再把广济桥的模型嵌上去,变成了飞碟型;壶身外形的问题解决了,但壶太大太扁,烧制过程易变形,为让贴在壶上的广济桥更突出,壶身用紫泥制作,桥用朱泥制作,这两种土的收缩率不一样,烧成后易脱落,很难沾紧。桥的“组件”太细,特别是系船的绳子,太湿易变型,太干沾不紧。工艺过细,花的时间很长,泥土的干湿度不一致,坯体难以沾合,怎么办?摸索一段时间后,谢华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做了8把壶,于今年9月烧制成功3件,命名为“广济壶”。

  潮州手拉壶的代表作

  谢华制成“广济壶”的消息在当地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美术陶瓷分会副会长、潮州陶瓷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谢金英观看了该壶之后赞不绝口,认为该壶不但创意新颖、工艺复杂、制作难度高,而且还把潮州的人文、陶瓷艺术和茶文化融为一体,它冲破了潮州手拉壶只做光面的传统手法,堪称潮州手拉壶的代表作,是目前潮州艺术水平最高的手拉壶。

  据了解,“广济壶”在今年9月制成之后就被送到广州参加目前正在举行的“广东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已获得金奖。参会的国内外陶瓷收藏家对此壶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有收藏家欲以8.8万元的价钱收藏此艺术品,但作者并未答应。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