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正确对待潮汕方言的传承问题

    来源:    作者:林楚河    2015-12-30     浏览:

  • 字体:

潮语又潮州话,亦称潮汕话,其传承问题广受关注。现今不少汕头的孩子讲本地话不时要掺杂进大量普通话才能表达清楚,成了“普通潮汕话”,这不能不令人担忧潮汕方言的传承问题。潮汕人应如何正确看待潮汕方言?应如何将潮汕方言传承下去?

首先,对潮汕话应正本清源。不少潮汕人以为自己说的是“土话”,其实,很多潮汕话不是“土”,而是“古”,是正宗的汉民族语言,其中不少是古汉语。

潮汕人呼唤自己的子女,不叫“儿子”、“女儿”,而叫“孥”,“阿孥”。向人家说明时,就说“这个是我阿孥”。“孥”,潮音读“奴”。“孥nu,子女。古时还包括妻子,奴隶。潮人指子女,奴隶用奴。”(张惠泽《潮语僻字集注》)《小尔雅•广言》:“孥,子也。”说明用“孥”表示“儿女”,汉语中古已有之。又如杜甫诗句“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羌村三首》)中的“孥”,也指的是自己的子女。

潮汕人以“些须”来表示“一点点”,“很少”、“稍微”。如只是受了一点儿轻伤,就说“只些须伤着了。”又如说“些须受凉了”等等。潮语中以“些须”形容一点儿,也是古汉语。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胡屠户再三不安道:‘些须几个钱,不够你赏人’”,孔尚任《桃花扇》:“些须东西,何足挂念,小生照样赔来”,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潮人称第三人为“伊”,以“咸”表示全部,把开水叫“滚水”,把花钱叫“使钱”,把换位叫“徙位”,把买酒叫“沽酒”(澄海),把不整洁不修边幅叫“邋遢”……例子很多,恕不赘述。这些所谓土话,其实都是汉民族的古语。它源于中原,根在河洛。潮人的先祖本来居住中原,在一次又一次逃避战乱或自然灾害而南迁的过程中,将河洛话及其他中原文化带到南方来。潮汕方言就是河洛话,它保留了汉语的古音古义,在汉民族语言的发展历程中,有着崇高的地位。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是完全正确的。但潮汕方言还要不要传承下去?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如果将中华文化比喻为一个大花园,那么,潮汕文化就是大花园中一奇葩。作为潮汕文化的主要载体的潮汕话,不仅在今天仍然是大约两千万潮人交际的最重要工具,而且,以潮语为载体的潮剧、潮州歌册、歌谣、话剧、故事、谚语、小品、灯谜等,仍然是潮汕地区不可或缺的文学艺术样式。其中,潮剧更是饮誉海内外。实际上潮剧以及其他潮艺,早已成为世界各地潮人认同和联系的纽带。君不见许多两鬓苍苍的老侨胞,回到潮汕故乡,“乡音无改”,一句潮汕话便让乡亲们亲热得热泪盈眶!多年旅居海外的潮汕人,还尽力将家乡话传给他们的后代,身在本地的潮汕人,怎能轻视自己的家乡话呢?

也许有人认为,潮汕话越来越不重要了,迟早会被普通话替代。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肤浅的。潮汕文化是一种以中原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古闽越地方文化,又接纳了海洋文化并不断创新发展的文化。它是包容的,开放的。这既是潮汕文化的特点,也是潮汕文化的优点。潮汕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中华文化一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潮汕方言是潮汕文化的主要载体,由于它保留了汉语的古音古义,对于今天的潮学研究、古籍古诗等方面的研究,必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近体诗、词以及对联是讲究平仄和押韵的。所谓“平仄”,“平”指的是古汉语四种声调“平、上、去、入”中的平声字,“仄”包括“上、去、入”三声。由于声调的古今变迁,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调中已包括古汉语的入声字。这样,今天我们用现代汉语来识别词、近体诗及对联一些字词的平仄就会碰到困难。如牛金星写给李自成的一副对联: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大家知道,对联上联末字须用仄声字,但“蛰”在现代汉语中却是阳平字。究竟这幅对联符不符合平仄呢?我们可用潮语八音来读“蛰”,则为第八声,即知道“蛰”在古汉语中是入声字,符合对联上联末字须仄的要求。事实证明,可以运用潮汕方言来识别古诗词的平仄。一般说来,可先用普通话读,如果是上声或去声,就是仄,如果是阴平、阳平,则再用潮汕方言读,如为潮音一、五声,便是平,其余则为仄。

还有人认为,说潮汕话会影响学习,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认为高考没有考潮汕话知识,一味学普通话“实惠”。这显然是从应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认为,只要方法正确,用潮汕话来朗读,来背诵,来思维,对学习是大有帮助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等基本过程。要达到记忆,特别是要达到长时记忆,对知识的反复感知,多次重现是十分必要的。看看以普通话学习的环境,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了某个、多个生字词,或某篇文章,仅仅用普通话朗读、背诵,他走出校门之后,就进入一个与普通话大相径庭的潮汕方言的环境中,结果,他刚学到的知识,没能及时地得到再认和重现,没能得到反复感知,学习效果便不理想了。不少教师感到困惑:当今学生用普通话背诵古文,很快就能背了,但仅隔一两个星期,就生疏了,背不起来了。相反,现在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他们在学生时代用潮汕话背诵古文,至今背起来仍然流畅如初。何哉?语言环境使然也。

可喜的是,部分有经验的教师,他们不甘心于学生仅仅懂得这个生字词的普通话读音,采用以普通话为主,潮汕方言为辅的方法,教生字词时,先教普通话读音,又在生字词的右下方用小括弧标出它的潮汕话读音。这样,学生同时懂得每个生字词的普音和潮音,日积月累,他们竟成为其他潮汕同学学潮语的小先生。人体科学的研究表明,人脑机能完全能够容纳两种或几种不同语言的记忆。学普通话又学潮州话,不仅是可能的,还可以达到对照识记,加深记忆的效果。这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许可以作为传承潮汕方言的一种尝试。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黄剑丰先生说得好:“潮汕方言如果消亡,以潮汕方言为载体的潮汕文化也必然消失,潮汕族群也必然解体——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提倡普及普通话的同时不能弱化甚至要保护潮汕话的重要原因。”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潮汕方言的传承而努力!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