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黄冈之役”史料辨析

    来源:    作者:余作强    2015-12-30     浏览:

  • 字体:

近年因编写潮州黄冈丁未起义首领——余既成的传纪,搜集有关历史资料,承蒙各界热心人士垂注,慨然赐教,或赠予文物、史料。经反复拜读、对照、查校,发现有些载述前后不一,遂引起怀疑,经仔细辨析,觉得应予更正之处,甚为明显,不宜以忽略置之。

最初,我们以1934年10月10日竖立于黄冈镇中山公园内纪念亭碑文(石刻)为范本。碑文曰:“溯自蛮夷猾夏,华胄沦胥……我总理孙中山先生天亶聪明……灌输革命思想。于是有志之士慷慨激昂,投袂而起……然死事之惨烈,则未有若丁未之役之甚者也。方陈涌波、余通、余既成等之率潮汕数千子弟起事于黄冈也,义旗飚举……”

后来,从县档案馆印发的有关史料中看到:1929年2月22日纪念黄冈革命烈士筹备处呈国民政府及广东省政府的报告书,却这样写道:“呈为纪念先烈、抚恤遗孤一案,经奉省府核准,设处筹备……民国纪元前六年间,先烈余既成、陈涌波、余通暨永兴等,奉孙先总理之命,来潮州组织革命军,越明年阴历四月十一日,即起义于黄冈……”

两相对照,烈士带头人的姓名排列顺序完全不同。且呈文多出“余永兴”之名,呈文申报在先,碑文镌刻在后(晚了5年),碑文何以删去“余永兴”之名,令人起疑。

继之,又读到时间更为超前的史料:即建造黄冈丁未起义纪念亭、烈士碑的发起者——张永福(时任元帅府大本营咨议)于1924年12余10日呈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孙中山文中曰:“……当时同志余既成、余通、陈涌波等,率潮汕数千子弟,起事于黄冈镇……”其烈士的排名顺序又是另一种样子。

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的碑文的石刻出现,晚于张永福的呈文10年,晚于纪念黄冈革命烈士筹备处的报告书也有5年。碑文的撰写者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独立第二师第三团团长钟芳峻,究竟是他亲笔,还是请人捉刀,我们不得而知,但其将起义首领姓名的排序顺序加以移易,给读者造成错觉,以为陈涌波是第一领导人,即给历史留下误会。

而且,碑文嵌立于旷野,甚为显眼,呈文秘藏于馆阁,极少知晓。故碑文的说法广为世人熟悉(包括作者起初也深信不疑)。自此以后,每有纪念性文章的作者,源于“就近取土”的惰性,多把黄冈丁未起义纪念亭石刻碑文,作为首选,甚至当作唯一的史实依据,且又辗转抄录,以讹传讹,重犯“三豕渡河”之误。

另据新加坡晚晴园纪念馆提供的资料,我们获知:向孙中山先生呈文请求褒奖丁未起义烈士的张永福先生,乃是饶平县樟溪镇青岚村杨梅坑人,侨居新加坡。1904年,张先生年届33岁,与陈楚楠创办《图南日报》,为“华侨革命党机关报的鼻祖”。1904年,他将邹容著的《革命军》改名《图存篇》翻印,派人带回家乡饶平及潮汕、闽南一带,在会党群众中宣传革命思想。1906年4月,孙中山第三次到新加坡,住进张永福为母亲颐养天年购置的“晚晴园”。其时,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张永福任副会长(后任会长)。1907年,丁未起义时,张永福等人为起义筹款三万余元(不包括给个人单独捐赠款),同年6月,余既成在香港被捕,张永福遵照孙中山指意,集资聘请律师为余既成辩护,又疏通各大西文报纸,宣传余既成在黄冈的革命事迹。

据此可知,张永福先生对丁未潮州黄冈起义的历史,可谓了然于心,他在呈文中,将起义首领姓名排列顺序为:“余既成、余通、陈涌波”,应当是准确的权威说法。而晚于“呈文”十年的“碑文”撰写者钟芳峻,将之掉换为“陈涌波、余通、余既成”,若非疏忽,则恐有“偷梁换柱”之嫌。

并且不少与丁未黄冈起义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元老级人物”的著述中,如《孙中山纪念文集》(孙穗芳著)《革命逸史》(冯自由著)《中国国民党史略》(邹鲁著)《许雪秋传》(许云樵著)等,余既成作为起义的第一领导者地位,已不容置疑。

又据档案馆资料“烈士姓名籍贯”中“丁未四月十一日后着花红逃往海外先后死者烈士姓名”一栏内记明:

“余既成,年三十八岁,黄冈东寨宫社。业工。民国元年在家病亡,葬后山。存女。……

陈涌波:年三十岁,住黄冈城内刘厝池社。民国元年六月十八日七句钟在汕头被伪镇守使吴祥达枪毙,葬汕头。存弟在暹罗,名耀孟。……

陈英烈:年五十五岁,住黄冈城内刘厝池社。闻四月十五日事败,在澄海县内吞鸦片膏而亡,后葬后山。子即涌波(另一子在暹,名耀孟。)”

从这里可以读出两点:其一,民间传言,谓陈涌波是外地人到黄冈从事水果生意。既然起义失败后,他的父亲“在澄海县内吞鸦片膏而亡”,可知,此一说法,绝非空穴来风。另外:余既成,记的是“黄冈东寨宫社”,应是籍贯的记法;而陈涌波和他的父亲陈英烈,都记的是“住黄冈城内刘厝池社。”多出一个“住”字,可知为外地籍人在黄冈寄居,祖籍或在澄海。其二:余既成、陈涌波死于同一年,都在民国元年(1912),照此逆推,1907年丁未起义时,余既成33岁,陈涌波25岁。余既成原是饶平三点会首领,所领导的成员和秘密活动场所,皆以余姓和张姓为主要依托,实属限于其时代历史背景的必然,他作为起义第一领导也是情理中事。

古人曰:“得言不可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历史资料的误读或故意曲解,必然使历史的本来面目蒙上阴影,甚或变形失实,只有放弃偏见和慵惰,认真审察,才能获得较为明晰而真实的图象。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