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名人观点 >> 正文

范思立:全球经济复苏需各国宏观政策配合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2016-05-09     浏览:

  • 字体:

一季度中国经济被称之为“开门红”,当我们分析国内宏观大势时,必须环顾其他主要经济体。因为在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之时,全球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愈来愈明显。因而,中国经济时报约请了在宏观经济领域长期关注全球经济的学者,他们具体分析了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并预测了全球经济走势。他们认为,全球经济将实现增长,但结合一季度数据,世界经济恢复增长还有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风险对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尤为显著。他们建议,在全球增长预期回升弱于以前预测的背景下,各国需求支持措施和结构性改革提高实际和潜在产出已变得更加紧迫。

美国经济表现喜忧参半

中国经济时报:美国是展望全球经济的风向标,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全球经济预期,请问美国经济复苏具有可持续性吗?

黄剑辉:2016年一季度美国经济表现喜忧参半。从制造业运行情况来看,一季度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上升,3月达到51.8%,是2016年首次突破50%的临界点。然而,工业产出与制造业的走势出现背离,一季度持续收缩。受制造业产出在3月份意外下滑并创下2015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的影响,3月工业产出季调同比收缩2.0%,较2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从消费看,一季度美国消费有所下滑,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3月份跌至90.0,4月份进一步下滑至89.7,连续第5个月下降,创2015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3月份食品与零售消费季调同比增长1.8%,较3月大幅下降1.9个百分点。从进出口来看,尽管此前美元指数高位运行和全球经济前景疲软对出口造成较大影响,但今年以来,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的背景下美元走低,一季度出口增速下滑势头也因此有所减缓。虽然出口增速仍为负增长,但2月美国出口同比下降4.2%,降幅较1月大幅缩小2.5个百分点。2月进口增速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3%,较1月大幅提高4.8个百分点。

一季度美国经济复苏缓慢,主要受全球整体经济环境的拖累和本国自身需求疲软的影响。一季度美国工业产出和消费持续下滑,一方面显示出海外需求乏力导致制造业承压,去年美元飙升和大宗商品价格重挫的影响仍存;另一方面显示出美国国内需求不足。长期来看,全球经济疲软仍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美国经济复苏。

通胀与就业数据出现背离。通胀回升幅度微弱,3月CPI同比及环比增幅均不及预期。1-3月各月度CPI分别同比增长1.4%、1.0%和0.9%,且分别环比下降0%、0.2%和增长0.1%。剔除食品与能源价格后,一季度各月度核心CPI分别同比增长2.2%、2.3%和2.2%,均超出2%的政策目标,且分别环比增长0.3%、0.5%和0.3%。就业情况持续改善,2、3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均大幅好于预期,分别新增24.5和21.5万人。3月劳动参与率升至63.0%,创下2014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3月失业率从2月的4.9%小幅上升至5.0%,但主要源于更多劳动力重返就业市场,因而被视为积极迹象。由于非农就业数据和劳动参与率是美联储加息的重要参照指标,在未来通胀水平及经济增长数据均符合预期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数据改善将为美联储继续加息提供支持。

中国经济时报:就美国一季度的表现,您认为美国经济复苏缓慢,请问美国接下来的经济预期将如何?

黄剑辉:预计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难有大幅改善,美联储对继续加息态度偏谨慎。美国经济虽总体保持温和复苏态势,但各类经济指标释放出好坏不一的信号,经济前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一方面,就业明显呈现向好趋势,出口承压有所缓解;但另一方面,制造业仍喜忧参半,消费疲软,通胀水平回升也较为缓慢。考虑到全球经济低迷及金融市场动荡给美国经济带来的下行风险,如果二季度在劳动力市场保持向好态势的前提下,通胀水平及经济增长数据不出现强劲反弹,将不足以促使美联储改变缓慢加息的策略,全年加息两次的预期显著下降。

欧洲经济低速运行,宽松待加码

中国经济时报:有分析认为,欧洲的量化宽松政策效应越来越弱,其整体经济表现让人担忧的成分增加。您认为欧洲经济仍将维持弱势运行吗?

黄剑辉:2016年一季度欧元区经济低速运行。生产端扩张趋势放缓,欧元区1、2、3月综合PMI分别为53.6%、53.0%和53.1%,整体低于去年四季度水平;2月份工业产出同比增长0.8%,较1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与PMI走势一致。消费增速下滑,1、2月零售销售指数分别同比增长2.0%、2.4%,整体低于四季度水平;1、2、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6.3、-8.8、-9.7,呈持续下滑态势,预示未来消费可能继续走弱。出口增速提升,2月份欧元区出口同比增长1.3%,较1月份回升3.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环比上升138%。

整体来看,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速有所下滑,QE政策效应减弱,负利率效果难测,经济增长动力存在放缓迹象。

通缩压力仍存。3月欧元区调和CPI同比持平,环比增长1.2%;核心调和CPI同比增长1.0%,仍远低于2%的增长目标,环比增长1.5%。就业形势逐步恢复,目前,各主要国家失业率均出现回落,但危机国家仍保持高位。由于通缩风险及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担忧加剧,欧洲央行于3月10日再次下调利率并扩大QE规模和范围,以刺激经济增长。

欧央行3月份议息会议纪要显示不排除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欧央行大部分委员认为“如果是出于物价稳定前景的理由,不排除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目前欧洲制造业承压、消费增速持续回落、物价低迷、景气指数回落,表明欧央行自去年以来采取的QE政策边际效应逐渐减弱,更低的负利率政策会进一步挤压银行盈利能力,而各国经济复苏态势的巨大差异又使得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受限。此外,目前以德意志银行为代表的欧洲银行业经营困难,加之暴恐、难民问题以及英国退欧公投等地缘政治危机的冲击,欧洲经济不容乐观。因此,单独的宽松货币政策未必能达到有效刺激经济长期增长的效果,欧元区经济发展还需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发力。

日本经济复苏依然乏力

中国经济时报:国际上认为“安倍经济学”已经失败,其政策应该为日本目前的经济增长乏力承担责任,如何看待这一论调?

黄剑辉:2016年一季度,日本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制造业收缩,1—3月制造业PMI分别为52.3%、50.1%、49.1%,呈逐月降低趋势,并已跌破50%荣枯线;工业生产指数同样表现低迷,1月和2月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延续了2015年12月的负增长态势,同比增速分别为-4.16%和-1.15%。消费持续疲软,2月份商品销售同比下降2.7%,已连续7个月负增长;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由2月份的39.7%回升至41.6%,预示未来消费可能稍有回升。受强势日元和海外需求依然迟滞的影响,日本出口持续低迷,2月份出口同比下降4.0%,降幅相比1月缩窄8.9个百分点,但已连续5个月负增长;进口同比下降14.2%,降幅相比1月收窄3.6个百分点;2月实现衰退式贸易顺差2421.6亿日元,创近4年度来最高水平。

总体看,一季度日本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在2015年四季度基数较低的情况下,环比可能仅实现微弱增长。

通缩压力仍存。日本2月份CPI同比增长0.3%,较1月提高0.3%;核心CPI同比持平,较1月份持平。为应对通缩和经济下行压力,日本3月份议息会议决定维持现有政策不变,并于3月29日通过2016年预算案,将财政预算支出总额提高至96.72万亿日元。

日本经济复苏仍困难重重,负利率政策的不利影响持续显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在微弱增长与衰退之间反复不前,2016年以来个人消费仍持续低迷,企业绩效受全球经济减速、股市下跌等影响急剧转弱,且通缩风险上升。意在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的负利率政策不仅未能有效刺激企业信贷,反而导致银行利润下降,国债收益率大幅下滑,市场波动加大。当前,日本经济面临人口老龄化、产能过剩及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等诸多挑战。

近日来连续发生的强震对日本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除短期对经济的破坏性冲击外,地震引发的对于核电的忧虑将进一步降低未来的能源供给预期,从而影响长期整体有效需求。目前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低迷问题,日本经济复苏还需结构性改革发力。

新兴市场国家短期疲态有所缓解

中国经济时报:新兴经济体最近几年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形势普遍不被看好。请问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境况如何?

黄剑辉:受需求回落与资本流出困扰,2015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乏力。2016年一季度,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使得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有所缓解,加之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和财政状况也有所改善。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总体疲弱的基本面未得到显著改观,需求依然乏力,市场对于大宗商品价格再次暴跌的担忧仍存,同时美国国内经济复苏前景和加息进程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二季度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

巴西经济深陷衰退。2015年四个季度巴西经济负增长持续扩大,分别同比收缩2.0%、3.0%、4.5%和5.9%,全年出现3.9%的负增长,是1996年改用现有统计制度以来最大衰退幅度,而2014年增速为0.1%。2016年一季度以来,生产端有所改善,2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8%,降幅较上期缩小3.8个百分点;3月份制造业PMI为46.0%,环比增加1.5个百分点;3月份服务业PMI为38.6%,环比增加1.7个百分点,自2月创下2009年开始统计此项数据以来的最低值反弹。消费仍然低迷,2月零售指数由1月的103.1继续下滑至97.3;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由上月的70.4降至68.2。通胀持续下降,3月通胀水平为9.4%,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

俄罗斯受能源价格下跌与经济制裁打击拖累陷入衰退。2015年四个季度俄罗斯GDP分别同比收缩2.8%、4.5%、3.7%和3.8%,全年出现3.7%的负增长,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衰退幅度,而2014年增速为0.6%。2016年一季度,制造业仍显疲态,3月份制造业PMI为48.3%,比上月回落1.0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企稳,3月份服务业PMI为52.0%,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消费下滑放缓,2月份零售营业额指数同比下降5.9%,降幅环比持续缩窄。进出口跌幅缩窄,2月份出口同比下降31.4%,降幅环比缩窄7.4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16.9%,降幅较1月份缩窄。通胀压力有所缓解,3月份CPI同比增长7.3%,增幅环比缩小0.8个百分点,创2014年5月以来最低增幅。

南非经济增长放缓。2015年四个季度南非GDP分别同比增长2.2%、1.4%、1.0%和0.6%,全年实现1.3%的经济增长,是2010年以来最低增幅,增速较2014年下降0.2个百分点。2016年一季度,生产端仍未好转,3月份制造业PMI为47.0%,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2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0%,降幅环比缩窄0.1个百分点。消费略有改善,2月销售同比上升4.1%,比去年1月增加0.5个百分点;3月份商业信心指数81.2,环比上升1.1。进出口大幅改善,2月份出口同比上升18.4%,比上月大幅扩大11.9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上升7.5%,较上月2.1%的降幅大幅好转。通胀压力持续增加,2月份CPI同比增长7.0%,较1月增加0.8个百分点,创下2009年7月以来的最高增幅。

中国经济时报:在金砖国家中,印度是个特例,其经济在最近两年里表现强劲,2015年的GDP增速甚至高于中国,您认为印度的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吗?

黄剑辉:印度经济增长在“金砖国家”中表现良好。2015年四个季度印度GDP分别同比增长6.7%、7.6%、7.7%和7.3%,全年实现7.5%的经济增长,增速较2014年提高0.3个百分点,领跑全球。

2016年一季度,制造业大幅改善,3月份制造业PMI为52.4%,较上月增加1.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高于50%的荣枯线;2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上升2.0%,较上月1.5%的降幅大幅好转。服务业有所扩张,3月份服务业PMI为54.3%,环比上升2.9个百分点。出口降幅持续收窄,3月份出口同比下降5.5%,降幅环比收窄0.2个百分点;进口同比下降21.6%,降幅环比大幅扩大16.6个百分点。通胀压力略有缓解,2月CPI同比增长5.5%,增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具有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时报:结合全球主要经济体一季度的数据,能否判断世界经济将进入恢复增长期?

刘霞辉:2016年全球经济,因为差不多所有的高收入经济体都已经恢复增长,几乎可以肯定全球经济将实现增长,经济预计增长2.8%左右,较2015年的2.6%有所上升。

2016年欧元区经济预计将增长1.7%,较2015年的1.5%有所提高,英国经济预计将增长2.3%。同时美国经济预计将增长2.4%。2016年日本预计增长1.2%,高于2015年的0.6%。亚洲(除日本外)有望再次领跑全球经济,预计增长率为5.7%。印度有望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预计2016年增长率为7.8%。而中国的预期增长率为6.7%。但是,巴西和俄罗斯正陷于衰退之中:2016年前者的增长率预计为-2.2%,延续其2015年-3.5%的衰退趋势;俄罗斯增长率预计为-0.2%,而其2015年增长率为-3.8%。

中国经济时报:在您看来,世界经济恢复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为什么?

刘霞辉:对。世界经济恢复增长至少还有四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其主要表现: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决定,到底是明智的选择,还是严重错误;欧元区的内部压力,特别是需求低迷和失业率居高不下,是否会触发新一轮危机;中国政府能否战胜挑战,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脱依赖于投资和信贷的经济模式,同时避免人民币出现过度贬值;依赖于大宗商品的经济体面临的困难是否会触发新一轮金融危机。

经济下行风险对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尤为显著,触发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中国在朝着更平衡的增长做出必要调整的过程中,经济减速通过贸易、大宗商品价格和信心等渠道产生国际溢出效应,并对全球金融市场和汇率估值造成相应的影响。

二是随着美国退出异常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可能进一步升值,全球融资条件可能收紧,这将带来不利的公司资产负债表效应和融资挑战。

三是全球避险情绪可能突然增强,导致脆弱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资金外逃使货币进一步急剧贬值,并可能产生财政压力。

四是一些地区目前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升级,从而影响信心,破坏全球贸易、金融和旅游业。

五是大宗商品市场有两方面的风险。从下行风险看,大宗商品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会削弱已经相当脆弱的大宗商品生产国的前景,并且,能源部门债务收益率的上升可能导致更广泛的信贷条件收紧。从上行风险看,供应过剩已经导致油价跌至10年低点,这促使委内瑞拉和俄罗斯等产油国以及埃克森美孚和荷兰皇家壳牌集团等石油开采公司大幅削减投资,这意味着石油产量将会减少。这种情况将导致全球石油市场出现与现在完全相反的格局,石油短缺,油价上扬,全球通胀。

世界经济恢复增长还需各国宏观经济政策配合

中国经济时报:在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相对脆弱的背景下,在国际和国内有一种呼吁越来越流行: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尤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要加强经济政策的协商。

张茉楠:从总体看,2016年全球增长的预期回升弱于以前预测,因此,通过各国需求支持措施和结构性改革提高实际和潜在产出已变得更加紧迫。

发达经济体应稳定经济复苏预期。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仍大大低于中央银行的目标,因此,宽松的货币政策仍然至关重要。所以,美国加息进程不宜过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发达经济体近期财政政策应为经济复苏提供更大支持,特别是通过能够增加未来生产性资本的投资。通过结构性改革提高潜在产出仍然十分关键。尽管结构性改革议程取决于各国具体情况,但共同的重点领域应包括提高劳动力市场参与程度和趋势就业水平,解决遗留的债务积压问题,以及减少进入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壁垒。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要降低经济风险。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需要管理脆弱性,重建对潜在冲击的抵御能力,同时提高经济增长,确保继续向发达经济体收入水平靠拢。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需要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以缓解基础设施瓶颈,促进形成富有活力、有利于创新的商业环境,并提升人力资本。深化本地资本市场、改善财政收入以及降低对大宗商品的依赖而实现出口多元化仍是其中许多经济体当前面临的挑战。大宗商品净进口国面对的通胀压力和外部脆弱性已经缓解,但在一些国家,资本流入减少及货币贬值,可能限制通过放松货币政策支持需求的空间。对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国而言,削减公共支出并提高其效率,加强财政制度建设,增加非大宗商品收入,可以促进其对财政收入减少做出调整。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