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名人观点 >> 正文

周子勋:中国经济“脱虚入实”亟须大胆改革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2016-05-24     浏览:

  • 字体:

时报时评

近期,中国金融监管系统正在全面加强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类型的投机炒作。央行和银监会加强票据业务监管,要求银行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真实性,严格规范同业账户管理;银监会被传出近期向部分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其停止新发分级型理财产品;证监会层面,一方面对今年4月以来大宗商品市场的过度投机监管极为严厉,另一方面在股票市场,其打击炒作的态度也非常明确,包括壳资源炒作等;保监会亦在日前出台新规,防范个别险企投资冲动。此外,为推动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国务院要求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力图阻止民间投资进一步下滑。

市场普遍认为,2014年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宽裕的市场流动性,使得资产泡沫严重,流动性始终未能充分进入实体经济。这不仅使得货币政策失效,还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极为不稳定的金融环境。对于中国经济“脱实入虚”,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考量:第一,从实体经济增长与虚拟经济的增长来看,以债券、股票、保险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在同比增速上已经远远地把实体经济的各项指标甩在了身后,“脱实入虚”的情况可见一斑。第二,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来看,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远高于投资总增速,更高于GDP增速,这表明基础设施投资一柱擎天的局面已经形成。然而,值得思考的是,依靠天量的信贷发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确实可以缓解燃眉之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第三,从信贷增速、M2增速来看,今年3月信贷增速飙升至25.4%,而同期M2增速则仅有13.5%,两者之间的差距从去年6月的7.8%扩大至12%。如果撇开增速比例,直接观察增量数据的话,2014年6月到2016年3月银行信贷实际增长规模为41万亿元人民币,M2同期增长为23.7万亿元人民币。剔除外汇资产1.7万亿元人民币的流出影响,两者之间的差额也有15.5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为2015年中国GDP的23%。数据对比之后的简单结论就是,实体经济增长远远滞后于信贷增长,大量资金被用于金融领域加杠杆。

不可否认,今年初期在宽松信贷投放和基建、房地产等投资的带动下,中国经济出现了短暂的好转,但到了4月份又恢复到疲态。值得注意的是,经济下行带给商业银行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净利润增速大幅下滑,不良贷款率也急速攀升。银监会最近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较上季末上升0.07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创11年新高。目前16家A股上市银行2016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同样显示不良贷款率微增仍是主旋律。在经济面临“L底”的压力之下,监管层对严控金融体系稳定高度重视。事实上,为了降低商业银行日益增加的坏账,自2008年以来一度暂停的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即将正式重启。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上的一份申请文件,首先启动不良贷款证券化项目的是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将发行3.01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证券,招商银行将发行2.33亿元人民币的证券化产品。目前银行大部分不良资产是通过核销和转让处置,但随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双升,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顺理成章。

客观来说,监管层目前努力防止金融泡沫进一步形成和扩大,驱赶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举措值得肯定。但应当看到,大量资金迟迟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除了一些行业壁垒外,主要还是因为当前市场缺少投资机会。因此,还必须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开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进而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中国经济“脱虚入实”亟须大胆改革,这不仅需要时间来培育新的经济引擎,更需要大刀阔斧推进改革、不畏短期阵痛的勇气。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