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名人观点 >> 正文

桂浩明:股市回归常态化 现在还缺什么?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2016-06-18     浏览:

  • 字体:

时光飞逝,至今仍有余痛的沪深股市的剧烈震荡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市场在自我修复过程中,也逐渐恢复自主运行。不过,从回归标准的常态化角度而言,显然现在还不能说问题已经完全解决。

举例来说,时下股指期货的运行还是处在非正常状态之下,不但保证金比例畸高,而且开仓数量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回转交易的手续费更是带有惩罚性色彩。应该说,这些措施在去年畸形行情越演越烈的背景下实施,有其内在的必要性。实际上,如果仅从下跌的幅度计算,2015年以来的下跌幅度却并未超越2008年的下跌水平。但是,从市场的真实感受来看,虽然本轮股市下跌幅度并未超过2008年的程度,但因高杠杆资金等创新型工具的存在,却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产生了极强的助跌效果。但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市场格局已经不再是频繁地大幅度震荡,甚至还有过于平淡之嫌。在这种新情况下,继续对股指期货交易实施严苛的控制,是否还有必要性呢?这值得监管部门好好研究。

在笔者看看来,这里的问题并不在于是某个证券衍生品的存废或者功能的发挥,而是在整个证券运行的生态中,由于指数期货这个环节不能正常交易,就势必会导致行情走势的不畅。一段时间来,很多人都在叹息市场缺乏增量资金,特别是大型机构投资者资金的阙如。细究起来,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证券市场系统本身而言,因为股指期货交易受限,多项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这就制约了套期保值操作的进行。而对于大资金来说,没有了套期保值的工具,风险敞口巨大,自然也就不敢轻易进入市场了。

最近有人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如果沪深股市的股指期货交易能够恢复正常,那么至少会给市场带来几千亿元的增量资金。诚然,这一推算可能比较粗糙,在方法论上更多依赖于过往的经验,但不管怎么说,其所提示的结果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进一步说,当初在做出限制股指期货交易的决定时,还是十分强调措施本身的临时性、阶段性特征的。而到了今天,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股指期货回归常态化呢?如果说市场对此存在认识上的分歧,那么尽可以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完善来予以解决,总不能一方面承认市场已经在正常运行了,另一方面仍然把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得死死的。

对于沪深股市的常态化运行,当下市场各方争议比较多的另一个问题是,当时为“救市”而入市的资金如何处置。无疑,这些资金有着政府的背景,当时也是肩负着政府的“维稳”职能,因此也被广大投资者称之为“国家队”。在市场巨震全面爆发,市场流动性几乎丧失的情况下,“国家队”的断然入市,对稳定市场、恢复流动性,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市场逐渐恢复正常以后,“国家队”的使命又是什么呢?它是转而充当一个超级机构投资者,还是依然充当“救市者”的角色呢?显然,不同的定位,会决定采取不同的运作模式,同时也会对市场带来不同的影响。如果投资者不了解“国家队”的定位,自然也就无法客观理性地做出判断,从而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如何,这种状况不能认为是市场的常态,或者说也只能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种特殊安排。如果说在去年的特殊情况下,投资人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安排,那么到了今天,提高“国家队”相关信息的透明度,让投资者对于“国家队”长期驻扎所形成的格局及其演绎趋势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不仅是有利于市场的平稳运行,同时也是其得以实现常态化的必要前提了。

已是6月中旬了,人们自然已经开始在预测、研判下半年的行情走势了。市场巨震一年后,股指仍然徘徊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并且如今的指数较今年初还相差很大一截。对此,有太多很多需要总结、反思的地方。而对于股市如何真正全面地回归常态化,恐怕尤其有必要认真研究。股市的平稳运行,不是仅仅表现为指数涨跌有限,没有大起大落,而是它是在符合市场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实现自由波动,而这样做的前提就是要去除人为的羁绊,让其回归常态化。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这就是股市下半年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作者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