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名人观点 >> 正文

李伟:国际货币 金融体系是如何演变的?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2016-08-10     浏览:

  • 字体:

【全球伟观察】

长期来看人民币会升值,短期依旧有大波动。

人民币是否贬值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再次成为热点话题,长期来看人民币会升值,短期依旧有大波动,但是一定不要被所谓的货币战争的阴谋论所迷惑。

一般而言,中国所谈的货币战争往往是指别国通过各种经济或非经济手段使人民币贬值。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货币战争的定义是指本国将自己的货币贬值,以抢占别国饭碗,是与前者截然不同的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几乎所有国家都采取金本位制,但一战时期欧洲国家为了打仗从金本位中退出,不断发行钞票,导致通货膨胀。一战结束后,各国试图恢复金本位,但没能成功,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两国向战败国德国收取战争赔款,德国由于没钱开始大量印钞票,从而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与此同时,英美的日子也不好过,两国股市大跌,遭遇巨大的经济恐慌。解决办法是实施宏观刺激政策,但是由于实行金本位制,不能发行更多的货币,于是英国退出金本位,而美国则继续保留。

此后,英国大量发行钞票,英镑相对美元贬值,引起美国的不满。美国认为英国是在搞货币战争,将本国的货币贬值,增加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从而抢走美国人的饭碗。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大萧条时期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许多国家在恐慌之下将货币积聚于伦敦,美国也不例外,这意味着美国货币供应量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必须提供更高的利息将黄金重新吸引回来,才能保证经济不崩盘,但这也使美国经济陷入更深的陷阱。

美国对英国政策十分不满,最终决定对欧洲的进口产品加收关税。这一行为很快引起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抗议,并效法向美国进口产品加收更高的关税,而后美国继续提高关税……最终由于关税过高,全球贸易几乎全军覆没。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凯恩斯曾写过一篇文章:在伦敦办公室可以享受来自孟买的咖啡,也可以品尝从肯尼亚来的巧克力,这是令人十分震撼的。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化就已经实现,结果大萧条时期,由于各国竞相加收关税,全球贸易的冷清局面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战结束后,英美考虑恢复全球经济和金融的持续性,采取了两项措施:第一,实行自由贸易,降低关税,于是产生了当时的关贸协议;第二,建立一个新的金融体系,避免货币战争和国际贸易的崩盘。

为避免货币战争再次发生,凯恩斯、美国财长怀特在布雷顿森林度假的酒店,和很多参会国的代表一起协商建立了一个新的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新体系建立过程中许多国家试图回到金本位,这是不可能的。

回归金本位制意味着全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货币供应量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供应量是一样的,然而从一战前到二战结束,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均上升很多,但有限的黄金储量并未发生很大变化,这就意味着各个国家都会有通货紧缩。

然而,通货紧缩对持有资产的社会民众来说不是坏事,但对国家而言却是不可能实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为了打仗发行了大量国债,战争结束后,这些国债都要用未来的税收来还。而未来的税收=汇率×物价×实际GDP,实际GDP大概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税率很难变,关键是物价。如果物价下跌,未来的税收就可能不断下降。国债对于投资人来说,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对于国家来说,却是固定成本类的负债。如果未来的税收不断下降,而还本付息是固定的,债务就有可能永远还不完,政府信用会越来越差,未来借钱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政府实行通货紧缩,因此回归金本位制是不可能的。

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将有限的黄金加杠杆,即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由于凯恩斯认为货币战争的行为十分恶劣,“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质上依旧采用固定汇率。该体系的核心是将美元与黄金挂钩,当时的定价是35美元/盎司,除美元与黄金挂钩外,其他货币均与美元挂钩。

(作者系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疯牛直播APP脱口秀主播)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