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澄海“抗日游击县政府”

    来源:     作者:卢继定    2014-09-14     浏览:

  • 字体:
  1939年6月5日日本侵略者进犯汕头市,6月21日汕头市陷落,29日日军占据澄海县城。从此澄海县治历经“十迁”,有的只有数天时间。在这10处澄海“抗日游击县政府”中,东里存在的时间最长,长达3年多。1939年8月19日,李少如接替了因事离职的卞稚珊出任澄海县长,他即把原来设于潮安县铁铺八角楼村的县政府迁回只剩下半壁河山的澄海属地东里(时称“东陇”),设县衙地于“所厅埕”,分征用了王厝祠、邻祖祠、外李祠、内李祠四座祠堂,王厝祠为县政府办公地点,县直机关各部门的办公和人员住宿则借用其余三座祠堂。李少如有家属,起初也住在王厝祠内;后经属员建议,便迁往樟林居住,上下班由人力车接送。县政府虽匆匆重组于兵荒马乱中,却是文教、卫生、警宪、税务诸机构健全。李少如将这个时期的澄海县政府的职能定位为澄海“抗日游击县政府”,可见当时澄海人民坚持抗日,誓与日寇周旋到底的决心。在这段时间内,日寇虽向澄海县境步步进逼侵犯,但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组织联合国民党,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抵抗。在3年多的日子里,澄海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事件:永新青年农民余科林刀劈企图对妇女进行施暴的日本兽兵,将其尸体装进尿桶挑进田中掩埋而后投奔抗日队伍;余福坤率所部曾数次过河偷袭日寇,杀哨兵,缴机枪,捉汉奸,轰动全潮汕。澄海“抗日游击县政府”虽离东陇河近在咫尺,却能隔河与日寇对峙3年多之久,确是奇迹。1943年(民国32年)8月,为了纪念澄海“抗日游击县政府”迁东陇三周年,鼓舞人民抗日士气,澄海及樟林东陇一带士绅和商会发起倡议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出版三周年纪念特刊。迁樟林风伯庙的澄中师更是活跃,他们组织学生举行抗日提灯大游行,深入街头和农村宣传抗日、举办文艺会演青年学生和教师上街宣传抗日、发动民众募捐等等。还在“所厅埕”举行抗日动员大会。
  
  为了纪念这次活动,由澄海县商会倡议,在“所厅埕”树碑纪念,碑高碑高约2米,宽约80厘米,并凿一巨鼋驮之。碑文曰:
  
  廿八年八月十六日县长李少如迁游击县治于此
  
  澄海县绅商学各界纪念县长就职三周年大会立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八月十六日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