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近代潮州三编剧

    来源:     作者:东人    2014-09-14     浏览:

  • 字体:
 当今潮剧界享有声誉的剧作家连裕斌、李志浦、陈英飞,原籍都是潮州市,可称为“当代三编剧”。潮州近代也有过三位著名的编剧:谢吟,吴师吾、洪逊。他们出生于清末,并在三、四十年代成名。
  旧时代的戏班很少有专职的编剧,一般多是由编剧者写出后把它卖给戏班;有些是相对固定,一人为几个戏班写戏;但偶尔也有编剧者参加了戏班的。
  谢吟是从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历半个世纪最享盛誉的一位编剧。他出生于潮州,二十年代在泰国开始编剧,曾为正顺、三正、源正等几个著名潮剧班写戏,先后编了近百个剧本;还随戏班到过东南亚各国和上海等地演出。
  解放后,谢吟致力于潮剧的改革,曾任省戏曲改革委员会粤东分会副主任、主任,积极编写和参予创作《许阿梅铁山起义》、《火烧马院桥》等新编历史剧;他编写的《长城白骨》曾引起轰动;他所改编的现代戏《两兄弟》、《妇女代表》等也是五十年代著名现代剧目。他参予整理的传统剧目《荔镜记》和《苏六娘》先后搬上银幕,并赴京演出,他也荣幸地登上天安门的观礼台。
   1958年他被错划为右派,“文革”期间又遭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继续勤奋笔耕,先后参予编写《李梨英》、《江姐》、《陈壁娘》(提纲)、《万山红》等剧目,为潮剧艺术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
  吴师吾出生于潮安县龙湖镇银湖村,父亲侨居新加坡。他曾在金山中学就读,后因父丧家境困难而辍学。
  吴师吾从小聪敏勤奋,喜习武,性刚直,当时村中有一个豪绅,他便以名字为冠首赋对:“竹竿虽通通不过节,村犬妄吠吠不出门”。由此开罪豪绅,远渡新加坡避难,在新加坡开始了他的编剧生涯;至三十年代始返归故里,并于抗日战争时积极参加青年抗日同志会,写过一些短剧和歌册。后曾避难饶平、澄海等地,以教书、行医、编剧谋生。复员后回故里,仍从事教书和编剧。
  从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他曾编过《袁金龙》、《空树活尸》、《美人蟹》等几十个剧目;解放后,还编有《红粉英雄》等现代戏。他眼睛受过伤,视力极差,因此编剧时由他口述,让人笔录。他文才颇高,记性又好,曾一次同时口述二个剧本由二人抄录,不漏不错。可惜终因生活窘迫,操劳过度,患肺病去世。
  洪逊是潮安县浮洋镇洪巷村人,自幼好学,年青时因生活所迫曾过南洋谋生.他靠编剧和卖画过活,名气虽没有前述二人大,但在当时潮剧界也颇有知名度。二、三十年代,他曾为怡梨、三正顺等戏班编过《卓文君听琴》、《红楼梦》、《翁万达》等数十个剧目。
  洪逊生性孤僻、高傲,且嗜食鸦片,最终因穷困潦倒而病死家中,时年只四十多岁。
  世俗素有“穷儒富贾”之说,近代三编剧皆属穷儒之列,他们的一生可谓命运乖桀,悲苦曲折,虽则他们也均聪颖过人,文笔生花。这也正是多数老艺人经历的坎坷生活道路。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