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明代力扶南明残局的黄奇遇

    来源:《潮汕先民与先贤》    作者:黄赞发    2014-09-14     浏览:

  • 字体: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闯大军攻陷北京,年仅34岁的朱由检自缢于煤山。接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满清铁骑一路南下,朱明王朝在东南数省勉力支撑残局,小皇帝屡次迭更,南明政权岌岌可危。在这艰难的岁月里,潮人中的数位精英人物,奋起辅明抗清,在南明的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可歌可泣的一幕。其中就有被称为潮州后七贤和揭阳戊辰四俊之一的黄奇遇。
  黄奇遇,字亨臣,号平斋,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卒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揭阳渔湖广美村人。黄奇遇的祖先原居住于潮阳坡美,迨元代中叶,黄凤溪始迁渔湖,至黄奇遇已是广美黄氏的第11代。祖父黄植槐,号少斋。父黄弘宪,字浩然。黄奇遇共有三兄弟。奇遇居长,二弟洪遇,三弟正遇。
  黄奇遇小时家境贫寒。父常于农余外出谋生,后竟一去不归,客死他乡。为此,一家生计全落在母亲林贞慈身上。黄奇遇事母至孝,从小就负起了拾粪积粪之责。他是个苦学成才的典型。无钱进学,就在书斋外静听塾师讲课。他聪慧强记,不但对塾师所讲书史、诗文耳熟能详,而且常为塾中学子代续字句。塾师陈宝石发现后,既爱其慧,也怜其贫,于是将其收进塾中培养。黄奇遇进学之后,更加勤奋攻读,终于在弱冠之年考中秀才,接着又考取府学廪生。
  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去世,朱由检即位,是为思宗。翌年,改元崇祯。思宗“即位之初,审机独断,割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的确很想来一番作为。他除了大诛魏党,还传檄天下,会试贤才。黄奇遇得此机缘,应时大抒蕴藉,于天启七年乡试秋闱中举。第二年即上京应戊辰科试。终于春闱脱颖而出,得登进士。这一科,潮人同榜登第的共有揭阳郭之奇、黄奇遇、宋兆禴,海阳辜朝荐,饶平梁应龙、杨任斯,普宁陈所献以及程乡李士淳。因程乡后改嘉应州,后人遂将李士淳计开,称其余七人为潮州后七贤。辜朝荐因在揭阳投考,列为揭阳举子,故与同榜三位揭阳举子一同被称为揭阳戊辰四俊,并建“龙飞首盛坊”于揭阳城宣化街。这就是民间所称的“四俊坊”。
  黄奇遇登第后,按例给假四月省亲、完婚。他回乡后,一连数月寻访乃父而未得,只得返京候选。但尚未授官,却惊接父亲客死异乡之确讯,旋即挂孝、告假,回乡守制。直至崇祯三年(1630年)冬,黄奇遇终三年之制,孝满服除,方才回京等待起复。第二年,固安县令空缺,吏部拟选能人出任。固安县位于永定河畔,邻接京城,乃属水陆要冲,向称难治。前两任县令均因故或下狱或被贬,令人视为畏途。经一番遴选,黄奇遇被认为有“边才”,终于被授为固安县令。
  到固安履任不久,黄奇遇即发现县尉不尽守土安民之责,只知敛财扰民、以至诬良为盗,以从中渔利。为此,衙役更是为虎作伥,残害百姓。黄奇遇决意安抚循吏,严惩奸宄,革除弊政,宽待良善。他及时受理对虐民虎役的控告,严治现案,追究前恶,一一按律治罪。他还将办案惩奸情况刻于碑石,以儆后人,使“残者苏,毁者葺”,生聚教训,士庶以安。他见前任县令刘伸,因获罪下狱,未有后嗣,怜悯之下,购买了一婢女入狱服侍,使刘伸生得一男。后刘伸获释,感戴不尽。其宽厚之怀,即此可见。
  崇祯七年(1634年),黄奇遇秩满按例晋京,听候别调。这往往是个升迁机遇,但当时太监张彝宪专权,黄奇遇不为屈服,加上固安建城之事未完竣,故请求仍回固安继任原职。固安向来未筑壅城,“濠浅堞卑”,防御不力。前任县令秦士奇曾予兴修,但资费不足而未竣。黄奇遇上任后力主续建。他朝夕犒劳役工,加紧修筑。见资费不足,他一面带头捐资,一面多方筹集,还用犯人赎罚的款项,购置铁器,鸠集锻工,制造各种大小铳炮,练兵备警。
  崇祯八年(1635年),清兵南侵,直人畿辅,所至掳掠烧杀。固安的富户人家为避兵祸,已有不少人带着家眷,携着资财逃往内地。面对兵临城下,人心惶惶的局面,黄奇遇一面晓喻百姓,表示大敌当前,决当坚城御敌;对倡逃者,将杀无赦,多方安定人心。一面亲自率兵登城守御,日夜防备,以至膳宿均上谯楼。对士卒,他既能严令约束,又能爱惜有加,病者及时授药,寒者及时添裘,并不时以牛酒进行慰问。对四乡百姓避乱入城者,也借给粮食,以助不足。在林木茂密的地方,黄奇遇虚立边帅旗号,以为疑兵,使清兵探不到虚实,未敢妄动。黄奇遇以逸待劳,直至清兵老营主力到来攻城,他即“命擂鼓传喊,声振林木”,并指挥以炮火轰击敌群,一下子“毙数十人”,大队清兵见状,知防守周密,于是披靡而逃。这一役使清兵丧胆,也使固安人感念不已而祀其为名宦。
  不久,朝廷调黄奇遇任东安县令。他到东安之后,即着手革除宿弊,剔除了侵害百姓利益的摊派银三千余两。崇祯九年(1636年),黄奇遇又一次上京朝见皇上,因“对策称旨”,被提拔为翰林院编修,参与修撰《熹宗实录》。接着任太子春坊中允兼皇上起居注之职。此后因母逝,黄奇遇告假回乡丁忧。这一去,恰遇甲申国变。李自成大军入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李闯农民军,河山为之变色,而黄奇遇尚在守制之中。
  清兵入关,一路南下,福王朱由崧于同年五月继立于南京。第二年改元弘光,时已是清顺治二年。这时,黄奇遇在家,既因孝服未除,又因耻与弘光朝中擅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阉党共事,所以没有前往辅政。一年后,清兵攻陷南京,掳福王北去。接着唐王朱聿键于顺治三年(1646年)闰六月继立于福州,建元隆武。隆武帝登位后,即传檄众故臣,共匡明王朝。黄奇遇闻召登时赶赴福州,辅明抗清,被任为少詹事。当时闽粤两省故臣多前往辅政,出谋献策,修械练兵,使局势稍有好转。惜辅臣苏观生兵败于江西,福州兵力锐减,以至在李成栋大兵突袭下,城门无法守住,隆武被杀,苏观生撤至广州。南明辅臣多有到李成栋军前乞降的。黄奇遇则与兵部主事陈邦彦、大学士陈子壮、监军御史张家玉、简讨陈世杰、副使黄公辅、推官陈子升、举人黄维璟等从海上潜回广东,图谋东山再起。李成栋乘胜进兵广东,悬赏搜捕抗清明臣,黄奇遇也在搜捕之列。
  福州陷落后,时已嗣为唐王的朱聿钅粤与桂王朱由榔于同年 (1646年)十一月分别继立于广州、肇庆。十二月,广州被清军攻陷,广州绍武帝君臣死难。朱由榔于第二年建元永历。永历帝即位后,同样檄令诸故臣辅政。当时,黄奇遇因在逃亡之中,未及应召。永历三年(1649年),李成栋反正归明,湘粤尽复。永历帝由桂林移驾肇庆,特旨征召黄奇遇,授与詹事府詹事、礼部左侍郎,主持部事并充经筵讲官。由于江楚渐次收复,捷报频传,加上某些善于阿谀邀功以营利之辈谣传虚假信息,使不少朝士以为早晚间就可以奏凯恢复河山了。乐部马吉翔率先为永历帝组建出巡用的仪仗队,准备好车驾,大献谄谀。诸权贵也跟着仿效奢侈之举,至天天“纵歌酣饮”,“中夜炬烛相望”。黄奇遇看不过,毅然进《孟子•禹旨酒义》,极言酒之为害,痛切指出“狂歌痛饮,何以收匡复之功”。黄奇遇为人端庄凝重,进止有度,智略兼备,每与议政,深合永历帝的旨意,其戒酒之议,更得到永历帝的赞许,奈何风气已开,积重难返。但永历帝对黄奇遇更为器重,于永历四年晋升其为礼部尚书,并依然兼经筵讲官。
  当时,朝中史官缺乏人才,黄奇遇遂与黄士俊、严起恒等议拟效唐宋开特科取士办法,诏令三品以上廷臣各荐一人参选。黄奇遇并荐同从福州返粤的举人黄维璟就试。永历亲自主试,选取了 8人,授为翰林庶吉士。黄维璟未能入选。当时朝中吴楚二党交讧,互相猜忌。因黄奇遇平常较接近楚党,所以吴党的万翱和杜永和即利用黄维璟的落选捏造事实,攻击黄奇遇得了黄维璟的贿赂。黄奇遇上疏抗辩,终得澄清,不但没被加害,还兼任兵部尚书。吴党的王化澄怕楚党得势,于自己不利,即联合万翱、杜永和大肆造谣中伤黄奇遇。值此国难当头,诸朝臣不思鞠躬尽瘁,共图恢复,反而勾心斗角,结党营私。对此,黄奇遇深为痛心,也深为失望。他深知已无力回天,于是连上三疏,“迄骸骨归”。黄奇遇回乡后,杜门不出,自号绿园居士,尽日纵情于山水,怡情于诗文,直到寿终。
  黄奇遇一生所作诗文甚多,原著有《绿园诗草》一集和《平斋文集》,惜未及付梓而散佚。现存世者,仅得《揭阳县志》所录的《涵元塔记》一文和《过旧园亭诗》一首。此外,还有一些散处于民间的诗联遗墨。试看其《过旧园亭诗》:
  夙昔烟花地,于兹杖履游。
  揭山犹历历,榕水自悠悠。
  爽气侵江月,清风入古楼。
  搀枪今扫净,景物自清幽。
  据近人所考,此诗当作于李成栋反正,永历帝移跸肇庆诏令黄奇遇辅政,黄应召过揭阳城所作。诗人既借题发挥,以所见山水景物,无限感慨地咏叹了伤败之气(爽气)的侵扰,异族(清风)的进犯,又抒发了灾星(搀枪)已净,景象将清的振奋心怀。立意新颖,词雅韵丽,手法曲晦,内涵深邃,充分体现了这位君国重臣在那严峻的时势中大智大勇的心境。仅此一阕,已足可证见黄奇遇为诗为文的造诣之高。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