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唐代兴文立教说赵德

    来源:《潮汕历代先民与先贤》    作者:黄赞发    2014-09-14     浏览:

  • 字体: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几被处死,幸裴度、崔群出面求情,稍息帝怒,遂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八月(实为七月)居潮万古名”,短短的时间里,的确做了不少好事,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则是振兴州学,促进潮州一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这一实绩,完全是得力于他任用了当地贤士赵德出来主持州学大事。赵德也因而被列为潮州唐宋八贤之首。
  赵德,号天水先生,海阳(今潮安)人。生卒年未可考。或推断为天宝年间出世,或估计是大历年间诞生。其科名,更是历代众说纷纭,苏轼在《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上首先称他为进士。《海阳县志》更明确地说是大历十三年进土,比韩愈还要早登第14年。但韩愈在《潮州请置乡校牒》中却称赵德为秀才。据考,开元二十四年虽复开秀才科,但30年一直无及第者,从而废绝。秀才应是有学问的士子的通称。韩愈说得很明白:“此州学废日久,进士明经,百十数年,不闻有业成,贡于王庭,试于有司者,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或未尝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劝。”“刺史县令不躬为之师,里闾后生,无所学从尔!”这就是说,潮州由于州学荒废多时,致令100多年来没有人被推荐入京应试,考取进士或明经,贡献于朝廷。官吏不教,后生不学,不劝忠孝,不懂礼乐。看来,赵德曾经进士及第之说,似不太可信。清代李勋已持否定态度,近人否定者也颇多。
  但不管如何,赵德是个有学识,有修养,有才干的俊彦,是个受过儒家正统教育的饱学之士,这却是对其科名持不同结论者的共同看法。当年,韩愈就已对他十分赏识,称道他沉雅专静,通识儒家经典,有文章著述,还熟知先王之道,排斥异端,尊宗孔子,完全可以当一地名师。为此,毅然举荐他代理海阳县尉,任州衙推官,专门主持潮州学政,以督导生徒,以兴和乐孝悌之风。
  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
  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
  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
  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
  在这首《别赵子》诗中,韩愈充分表达了在此远离京华之小郭(即小廓、小城廓)中,意外地结识赵德而高兴万分的心情,认为赵德是一位心气平和,品格高尚的人,而且通晓《诗经》、《尚书》,简直就是南海边上的一颗明月之珠。因而在调任袁州之时,还想携带其同往。
  由于文献资料之不足,我们未能直接从赵德的诗文中领略其风采,还是韩愈的《别赵子》一诗为赵德抒发了心声:
  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
  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
  海中诸山中,幽子颇不无。
  相期风涛观,已久不可渝。
  又尝疑龙虾,果谁雄牙须?
  蚌赢鱼鳖虫,瞿瞿以狙狙。
  识一已忘十,大同细自殊。
  欲一穷究之,时岁屡谢除。
  今子南且北,岂非亦有图?
  人心未尝同,不可一理区。
  宜各从所务,未用相贤愚。
  这是针对韩愈欲邀赵德北往,赵德所作的答复:他笑着摇头,说: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我又何必奔波于南北之间,自寻烦恼呢?我早已与海岛中诸多隐士相约同观风涛,不可失信。还有,龙与虾究竟谁的牙和须更长些;海中物类繁多,无法一一辨识,只知它们互相窥伺,纷争不已。大同而小异呵,很想一一研探清楚,但岁月流逝,不易遂愿。现在,你韩先生要北上,岂不是已另有所就了吗?人各有志,随意行事好了,不必拘泥于同一道理,不必计较准贤谁愚而争论不休。
  多么洒脱,多么放逸!林大钦在《潮州八贤》文中,称赞他“卓然有信,不为时俗所移,其天资可谓刚直不群”,的确是入木三分。
  如前所述,韩愈刺潮之功,首推倡学。但其治潮仅7个月,不可能彻底履行兴学大计,赵德之不愿随同此行,除有其隐者之托辞外,应不排除欲将乡校进一步办好,以报韩愈知遇之恩,完韩愈未竟之业,继续倡儒宗孔,陶范潮风。这正是韩愈的倡学之所以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效的原因所在。作为宰相级官员的常衮,早于韩愈整整40年,兴学课士于潮,其功不可谓不大,但论及者少,原因就在于缺少赵德这样的得力助手,成效自然也不及韩愈。正由于赵德积极实践兴学立教,使此后守潮良吏,纷纷以为榜样,于是潮州各地,“庠序大兴,教养日盛”。苏轼所谓“公命进土赵德为之师。白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虽是在赞美韩愈倡学之功,但却显然反映出赵德主持学政,恢复乡校,振兴州学的业绩。林熙春说得好:韩愈载道而南,起用赵德为师,是“一时偶合,倾动千载”。潮人为表示对赵德兴学立教的感戴,从宋代到清代,从官学到私学,多为其配祀韩庙,以至于为其单独立祠。
  由于韩愈的信任,赵德还得以饱读韩愈的文章,并收录了75篇,编成六卷集《昌黎文录》。这是韩文被编辑成集的第一部。赵德还为其撰写了《昌黎文集序》。在这篇序言中,他称誉韩愈是“圣人之徒”,“所履之道”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孑L子、孟轲、扬雄所授受,佛道异端之言是不能干扰其思想,进入其文章的。并推崇备至地说,“其文高出,与古之遗文不相上下”,“以是光于今,大于后,金石憔铄,斯文灿然,德行道学,又庶几乎古”,所以在茅屋中,“手持目览,饥食渴饮,沛然满饱”。文录编辑成集,成为潮人学习儒学的教科书,也成为潮人研习韩文的重要资料。由于这些文章是赵德直接承受于韩愈,所以更成为后人编撰韩文公文集和研究韩学的最为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其积极意义则远远超越潮州一地。可以说,这是赵德的又一重要贡献。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