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香港潮商溯源

    来源:《世界潮商》    作者:赵克进    2014-09-14     浏览:

  • 字体:
 英军占领香港初期之潮人
  
  香港于1941年被英占领初期,当时是一个尚未开发之孤岛,岛上原住民有五、六千人,过的是耕田、打鱼、采石的生活,散居于黄泥涌、赤柱、深水湾、阿公岩、萧萁湾一带。
   1843年,甸乍到港出任香港第一任总督,将香港划分为三个地区,距离海岸200范围内为海城区,临海为城市区,其余为郊区。
  最先登陆香港的当然是英军,其次那些居于澳门的英国传教士,居住于广州的英国商人,皆纷纷来港。
  许多从前在广州帮助英人搬运货物的水上人家,亦跟着英船改泊香港维多利亚海海域,迁来香港。
  沿海一带的人民,陆续亦有来港,其中包括潮州人。潮州人富拓荒精神,亦极会适应环境。初到香港的潮州人,多数住在三角码头至西营盘一带。
  当时,西区还未建楼房,多数是搭草寮而居,像最先到港之潮州人陈开泰,在三角码头附近,搭草寮卖凉茶。又如:大名鼎鼎乾泰隆、元发行,初期都是在现在文咸西街建营幕经商。
  
  十口通商汕头建市
  
  英国占领香港之后,因英国货品销售中国不理想,认为五口通商市场有限,乃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占天津,大沽口,并声明要进攻北京。清廷一时恐慌,在咸丰八年(1858年),再与英国签天津条约,开十口通商。包括: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洲、汉口、九江、南京、镇江。
  汕头未被迫通商之前,人们大都从饶平之柘林港,澄海之樟林港出国。
   1861年,汕头正式建市后,便有洋船出入,所以潮州人都假汕头市出境。与香港仅一夜水路,交通方便,引致潮人到港更多。从此香港成为潮人旅外的热门地带。
  汕头建市后,潮州土特产便滔滔运港,而香港之洋货亦源源到汕。潮州华侨亦假道香港赴汕,所以造成汕头之繁荣。
   1911年,广九铁路通车之后,汕头赴广州人士,可先乘船到港,然后转火车赴粤,使潮汕之交通、文化等更进一步发展。
  
  潮州人是南北行的拓荒者
  
  潮州人富拓荒精神,早于宋末元初,便有人飘洋过海,在南洋群岛披荆斩棘。所以香港开埠后,潮州人亦接踵而至。
  据说最早来港是陈开泰,陈氏潮州沙溪仁里人,出身农家,青年时在乡耕田。后弃农来港,在香港岛三角码头附近,搭草寮卖凉茶,稍有积蓄,便在现在的文咸西街开宜珍斋饮食店、宜珍斋饼店,因价廉物美,生意蒸蒸日上,最后,创富珍斋和义顺泰,他是第一个在香港创业成功的潮人。
  后来,潮州人高元盛,在文咸西街创元发行,经营欠善,乃将元发行顶让给高满华。高满华亦是潮州澄海人,农夫出身,略通文墨,在鸦片战争之前,远渡暹罗,曾做苦力、火头。后来有了积蓄,便购红头船航行潮州暹罗,自任船主,被人称为“满华船主”,他接手元发行后,在暹罗创元发盛,拥有辗米厂五家,并将白米运来香港交元发行销售。
   1882年,高满华逝世,香港元发行由其次子高舜琴继承,高舜琴在潮州考中举人,1892年,曾任东华三院主席,元发行在他继承后,发扬光大。
   1842年,潮州饶平人陈焕荣,在元发行附近,开创乾泰隆,经营南北行生意,到现在已150多年。
  陈慈黉,潮州澄海人,19世纪末,在暹罗开创黉利栈,在香港亦开黉利栈,到现在已100余年。
  吴潮川,潮州枫溪人,枫溪出瓷器,他知瓷器乃家庭必需品,他来南北行街开利丰亨行,主要销售潮州瓷器,其第三子吴镜堂,曾任潮州商会十三届副会长。
  上列各位,都是南北行的拓荒者,不过在时间有先后而已。
   “南北行公所”,在1868年组成,到现在已100多年。该公所组织成立,都是得当时潮籍人士高满华、陈焕荣、陈殿臣、蔡杰士之赞襄。
  何谓南北行?即贸易网贯通南方与北方。
  南方指:星、马、泰、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菲律宾、缅甸、印度等。
  北方指:汕头、厦门、福州、温州、上海、汉口、青岛、天津、烟台、台湾、日本等。
  南北行,从南方办来树胶、木材、藤、白米、椰油、皮革。
  从北方运来药材、京果、生油、豆类、土产等。
  南北行于第一次欧洲战争期中及第二次战争结束后,由1945年~1950年,业务极为蓬勃,欣欣向荣,由1951年~1960年,因禁运影响,业务略差。
  南北行公所之潮州籍会员,在1954年时,仅有十余家,现在则有:乾泰隆、巨发源、大洲进出口公司、同福行、南泰行、星洲贸易公司、香生行、振利成、广隆行、嘉元行、联记号、兴泰行、暹罗贸易有限公司、志昌行等14家。
  暹罗办庄冒起
  香港的潮州人,继南北行之后,另一行业是“南洋办庄”又陆续冒起。南洋办庄有经营泰国之“暹罗庄”,经营星马之“新加坡庄”,经营西贡之“安南庄”。这三条线都经营南洋,故总称为“南洋办庄”。
  三条贸易线中,以暹罗庄冒起较早,范围亦大,故先介绍暹罗庄。暹罗于1939年,改国号曰:“泰”,故暹罗庄亦称“泰国庄”。
  泰国是潮州人在东南亚中人数最多的国家,亦掌握泰国经济之实权,他们虽然归化泰国,但婚丧喜庆,四时八节,仍不忘祖国之传统。甚至挂中国字画,食潮州菜肴,饮潮州功夫茶,无一不保持家乡之习俗,所以泰国曼谷曾被人称为“小潮州”。
  在泰国做出入口的商行,全属潮人开办,初期来港采办家乡土产、苏广杂货。香港是无税口岸,欧美日本产品,亦多在香港集中,所以泰国对欧美日货亦来港采办,上个世纪50年代香港工业开始发达,如棉织品、油漆、塑料、布匹、棉纱、电器、雨遮、陶瓷,亦大量输入泰国,所以,由1946年至1966年,这20年,是暹罗庄的黄金时期。
  办庄代泰国办货,所得之利益,是照价加2%。
  泰国来港办货,最早是先汇款来港才付货,后来改为D/P,即见单付款,最后又改为D/A,货到若干天付款,变成放账。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泰国政府鼓励本国发展工业,因为他们有廉价之土地,低微之劳工薪酬,所以制造之成本比香港低,加之关税壁垒,使港货入口困难。
  香港暹罗庄组织有:“香港泰国进出口商会”,在极盛时有会员80多家,现在只存34家。
  新马办庄创设多家
  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潮侨,其历史是很遥远的。不过在香港未开埠与汕头未建市之前,新加坡只靠红头船往来,想享受故乡土产并不易,同时殖民地时代,洋货都掌握在洋人手里,购洋货亦不便宜。但香港开埠之后,星马与香港有洋船航行,新加坡的华侨才能享受到潮州土产与华洋百货,所以,香港的新加坡生意滔滔。但进入上个世纪70年代,祖国的产品,已直接运往星马,其余工业品已能自给自足,这是影响到新加坡办庄的。
  新加坡办庄组织有“新加坡帮协进会”现在潮籍会员有21家。
  安南办庄不甘后人
  安南庄之创设稍迟,大约在公元1900年始陆续建立。
  安南盛产稻米,是鱼米之乡,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安南庄之业务蓬勃。
  越南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脱离法国独立。1954年日内瓦协议,将南部划为“越南共和国”,首都设于西贡。北部称为“越南民主共和国”,首都设于河内。
  嗣后越战开始,美国派兵协助西贡政府作战,战火连年,后于1973年签订巴黎条约,美军撤退。1976年,南北合并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香港安南庄因越南战争,兵灾频仍,业务甚为困难。
  越战后,越南当局为搞好经济,欢迎外商投资,亦欢迎贸易,所以短期内安南庄仍有发展机会。
  汕头办庄设立超过100家
  汕头在1861年开埠后,怡和洋行、太古洋行、美孚洋行及德国鲁麟洋行亦在汕头开分行。这时外国轮船不断出入汕头海港,汕头之土特产亦不断输出,香港之洋货亦源源输入汕头,这说明香港已有对汕之贸易商。
  汕头输入香港的,以抽纱、瓷器、柑橘、蒜头、海产杂咸、凉果、松香等为大宗。
  香港进口汕头之商品有化肥、火柴、棉织品、化工原料、电器、机器、羽毛织品等。
  香港最早之汕头办庄,有:马广利、颜和兴、臣盛、添记、新顺、赵文记、怡茂祥记、和茂号、香发庄等。
  当时汕头办庄,组织有一个“潮安堂”,作为同业联络机构,该机构没有注册,亦无选举,每年只择日联袂往天后庙朝拜,然后吃餐晚宴,后来该机构亦不知去向。
  汕头办庄在二次大战后,业务甚为发达,各办庄都鸿犹大展,骏业兴隆,所以,当时汕头庄开创,竟有100家以上。
  进入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南洋各地之进口商,均直接往广州交易会洽谈办家乡土产,致汕头办庄失去许多生意。在文革期间,办往汕头之货几乎停止。自从开放以后,业务逐渐好转,希望短期内能恢复旧观。
  汕头庄,组织有”汕头商会”,组织庞大。
  星泰潮侨来港创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即上个世纪40年代,香港与南洋贸易鼎盛。最早来港创业者,首推罗瑞兴,并由罗鹰石先生来港掌舵,经营洋杂、匹头货品迨至60年代,港泰贸易萎缩,罗鹰石氏乃转业投资地产,创设“鹰君地产公司”,后来并把鹰君上市,成为地产巨擘。
  曼谷协成昌公司,经营百货入口,他的东主李汉锦先生,鉴于香港是亚洲经济中心,为此委派其六弟李汉忠先生来港开设协兴行,经营百货贸易,业绩甚佳。迨至70年代,港泰贸易式微,李汉忠先生乃另创豪华制造厂,由商业转营工业,发展甚佳。
  其次泰国建生公司,掌舵人陈秋春先生,亦来港创设维兴公司,经营港泰贸易。70年代,港泰贸易式微,其婿池振荣先生,乃转业工业,创设荣兴金属厂,生产小五金。尚有明成发,亦来香港创办办庄。
  泰国同泰(1956)有限公司,亦来香港创设国泰有限公司,经营五金并代理日本电动工具。
  新加坡方面,最早来港创办公司,应推林子明先生,他来香港创设林德利有限公司,经营百货及化工原料,又曾代理意大利金章牌家庭电器,并由其公子林继振先生为掌舵人,林氏并曾担任新加坡驻港商务专员。
  新加坡之连瀛洲先生,是企业家,拥有华联银行、酒店、地产。他认为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所以来港开创华联银行。
  陈弼臣来港创业
  泰国华侨,在40年代,来港作企业投资者,应推陈弼臣先生。陈氏潮阳人,是泰国的银行家、企业家。早年家贫,远渡泰国谋生。初任泰国森兴隆木行为高级雇员,因其勤劳拼命为公司工作,最后被擢升为经理。陈氏素怀大志,不久乃自行创业,最成功是创办“盘谷银行”,成为泰国最大之民营银行,分行遍设东南亚及各国。
  陈弼臣先生认为香港是亚洲经济、金融中心,所以,来港创设香泰有限公司,经营白米及南北行业务,成绩骄人,并加入汕头银行为大股东。1959年,创办亚洲保险公司,最后又开设盘谷银行香港分行,业绩卓著,为潮州人所景仰。
  陈氏香港之事业,均由其长子陈有庆先生为掌舵人。陈有庆先生于1990年,将其投资之亚洲银行(即香港汕头银行)及亚洲保险公司、乾昌证券公司等,合并为亚洲金融集团。1993年,陈氏任集团董事长,并在深圳设立分行。
  宝光集团
   “宝光集团”,是泰国华侨黄子明先生所创办,黄氏潮州人,在泰国曼谷开创通城钟表行,经营手表,并代理美都、精工表,因善于经营,早已鸿图大展。迨后,投得海岛燕窝开采权,更成巨富,他将赚得之资金,在泰国买入大量地产,并成立曼谷置地有限公司。
   1963年,黄氏到港,创立“宝光制造有限公司”,制造钟表及零件,规模很大。
   1967年,黄氏在新蒲岗建工厂大厦。
   1972年,宝光在港上市。
   1979年,宝光将美汉地产公司售给佳宁,获得8亿元。
   1981年,取得PUMA港澳代理权,后又取得该商标之中国代理权,该商标乃运动用品。
   1985年,在香港拓展手表零售,开创“时间廊”,后来“时间廊”在泰国、新加坡亦有开设。
  同时在香港发展饮食事业,创设暹罗燕窝潮州酒家、金岛潮州酒家,业务不错。
  正大卜蜂集团
  正大卜蜂集团,由泰国华侨谢氏家族建立。
   1922年,谢易初先生赴泰国谋生,谢氏潮州澄海人,努力勤奋,1930年创立正大菜种行。
   1953年,谢氏之第二代均能克绍箕裘,乃创立“正大卜蜂集团”,经营:菜种、农肥、农药、胶袋、麻袋,并从事禽畜、蔬菜之研究。
   1956年,开始向海外拓展,并派儿子谢大民来香港设立贸易公司,又把业务发展至中国、印度尼西亚。
   1970年,与美国公司合作,生产佳种之家禽,令企业起飞。
   1987年,在港成立卜蜂国际。
   1988年,卜蜂国际在香港上市,这时,在中国大陆拥有饲料厂三家,肉类加工厂四家。
   1988年,在香港收购上市公司裕华公司,易名为正大国际。
   1993年,又将正大国际易名为“东方电讯”。
  谢氏家族,除经营饲料、农畜之外,业务包括:金融、保险、贸易、珠宝、超级市场、电单车制造等。
  谢氏家族认为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又是步入中国大陆之踏脚石,所以喜欢在香港建立基地。
  谢氏成功之处,是兄弟同心合力,并且重视人才。
  谢氏是经营农业起家,主要是用科学方法,应用于生产线上。
  柬埔寨潮侨来港创业
   60年代,柬埔寨潮籍华侨文裕顺先生,开始来港创业,文氏在柬埔寨是企业家。来港后,便开创财务公司,发展金融事业,后又创设金荣船务公司,经营交通事业,最后在香港仔黄竹坑盖建工大厦,并在地下及二楼创设纺纱厂。
  柬埔寨另有华侨杨启仁先生,亦来香港创业,杨氏原籍潮州,但他却是土生土长的华侨。他在柬埔寨金边市开设兴兴表行,并代理星辰表。
   1968年,杨氏来港创设冠亚商业有限公司,选办名表赴柬埔寨,并在港设手表厂制造手表。1973年杨氏接眷来港定居。1975年,赤柬在柬埔寨屠城,父亲及岳父被杀或饿死,至今下落不明,而杨氏在柬埔寨之全部财产亦荡然无存,当然他在香港之运作,亦几瘫痪。幸他平素稳健,亦得银行支持,始能度过难关。
   1977年,工厂所生产之手表,销路畅通。
   1987年,杨氏将冠亚商业上市。
   1988年,在中国东莞生产廉价手表,行销大陆。
  杨氏经20多年之奋斗,成为一位企业家。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