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益慈善 >> 正文

李嘉诚、李兆基、霍英东、杨受成等香港企业家的慈善义举

    来源:中国公益在线    作者:    2017-01-20     浏览:

  • 字体:

一首《狮子山下》写出了香港上世纪70年代经济腾飞时草根阶层的努力挣扎与顽强不息。霍英东、李嘉诚、杨受成、李兆基等知名企业家成为典型代表。不过,除了“勤奋、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外,这一代企业家在慈善方面的积极作为有目共睹。电影《蜘蛛侠》里曾有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就有多大。”这些企业家身体力行着“仁”的传统美德。涌动的爱心,温暖真情,其慈善义举,也广传为美谈。

李嘉诚:为无助的人寻求更好的生活,我感到很有意义

“香港首富李嘉诚”仅这一个称号就足以表明李嘉诚在事业上获得的非凡成就,除了生意做得大、钱赚得多外,他对慈善事业的投入也是出了名的。

1980年李嘉诚创办了“李嘉诚基金会”,大力支持内地及香港的教育、医疗、文化及公益事业,尤以教育最为显著。李嘉诚说:“我对教育和医疗的支持,将超越生命的极限。”出于一份“饮水思源”的情怀,也因为自幼家贫,未接受过正规高深教育,所以“教育”成为李嘉诚的毕生所思。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1981年李嘉诚在其家乡汕头创办汕头大学了。20多年来从未间断资助公益,甚至是公司面临较大困难时也依然坚持,这就是李嘉诚对教育所秉承的赤诚之心。

李兆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从最开始的黄金、五金贸易,到之后进入地产、股市及投资领域,李兆基将自己的事业版图开启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当恒基兆业集团家喻户晓时,李兆基对慈善事业兢兢业业的付出同样为人所称道。

在李兆基的慈善版图中,医疗是尤为重要的一块。在他看来,生命是脆弱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因为没钱治疗而丢到本可以重获健康的生命。为此,他出资兴建医院大楼,设立私营医院,对各地的医疗项目进行资助,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他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尽可能帮助那些需要医疗救助的人,竭尽所能让那些脆弱的生命得以健康延续。

李兆基出席“李兆基门诊内科大楼”的落成仪式

霍英东一生“为善莫问回报”

2006年,香港知名实业家、红色政治家霍英东霍老在北京因病逝世,回顾霍老的一生,除了事业上的光辉业绩外,在公益慈善版图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霍老1984年成立霍英东基金会,开始了慈善事业的规范化推进,常年对香港及内地的公共设施建设进行资助。例如英东体育馆、泳池等社会设施,另又捐资兴建洛溪大桥、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建南沙大道。据报道称,霍英东是港澳地区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的企业家。霍老一生“为善莫问回报”,“大慈善家”善心尽显,令人景仰。

中国的五经之首——《尚书》里面有一句治理天下的教训,就是﹕“正德,利用,厚生。”套用在慈善事业里面,是首先要正德,慈善事业可以端正行善者和受助人的品德,令社会充满仁爱。李嘉诚、霍英东、杨受成、李兆基等香港传奇企业家的慈善义举正应了这句古训,其坚守正德,令财富得其所用,为社会缔造多种的发展资源,令人民的生活得到保障,是谓厚生。

杨受成40多年慈善路:做慈善是一种付出,不需要扬名和回报

杨受成作为群星闪耀的英皇集团的掌门人,大众瞩目的往往是他众星拱月的光环,却忽视了他在慈善事业路上谦恭虔诚的身影。

年幼时家境贫寒,曾亲眼见到父亲杨成因被催债而受委屈,小小年纪的杨受成就立志要为保护家人而发奋赚钱。由于深知贫穷带给人的无奈和屈辱,他告诉自己,“赚钱了一定要把一部分财富拿出来共享”,他认为“做慈善是一种付出,不需要扬名和回报”。

1976年,杨受成走上慈善之路,至今已经四十年有余,在教育、医疗、自然灾害,尤其是年长者临终关怀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杨受成慈善基金出资建立“杨受成(中国·顺平)关爱老年中心”等多所慈善机构

“我想做的慈善是帮一些可能没有明天的人,他们可能只有6个月、一年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没有回报我的机会。试想人生最后一程,在贫病中无人理会,何其悲苦。”杨受成在接受采访时对“临终关怀”项目这样说到。比起关注儿童、教育这样的朝阳产业,杨受成的目光聚焦在“一次关爱即是一生”的老人善终项目上,因为不求回报,也正彰显了杨受成所秉承的赤子之心和温暖关怀。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