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忠顺陈”—旅外乡亲寻根的路标

    来源:     作者:陈作畅    2014-09-14     浏览:

  • 字体:
 都是陈邕陈洪进后裔
  
   80年代初期,福建厦门的陈姓乡亲来函给隆都前美村,说在新加坡,陈嘉庚和陈慈黉的后人,门第灯笼都写“忠顺世家”,问陈慈黉的祖先是不是与陈嘉庚的祖先在古时同个宗族?如果是,他们要来认亲。结果,由于村干部无据可查而未作答复。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对陈姓氏族史有所了解,就知道在潮汕凡称“忠顺世家”或被称“忠顺陈”的人家,都是唐太子太傅陈邕和宋南康王陈洪进的后裔。
  
  陈邕是李隆基皇家的老师
  
  陈邕,新旧唐书有记。他是晚唐文宗朝宰相陈夷行的父亲,《旧唐书》记载,“陈夷行,字周道,颍川人,祖忠,父邕。”《新唐书》记载,“陈夷行,字周道,先江左诸陈也,世客颍川”。
  陈邕系神龙元年(705)进士,官至太子太傅,是李隆基的老师,因与李林甫不协,于开元二十四年(736)被谪携眷入闽。先居兴化井陈,后择漳之驿路南厢山造舍。时邕有4子,夷则、夷锡(即玄锡)、夷行和夷实,还有1女名金花。夷则、夷锡俱进士,在外为官。邕家因筑室逾制,设有钟鼓楼台,“郡县流谤逆谋”。邕为避祸,舍宅为寺院(即今漳州南山寺),由女金花削发奉佛(后追封为金花郡主),其家移至三都后水头。开元二十八年(704)邕95岁(后追封为忠顺王)。此后邕家人丁兴旺,至建中二年(781)时官为大夫衔的夷则和夷锡致仕回归,举家300余口尽迁入嘉禾屿(今厦门),辟地安家。邕的第三子夷行和第四子夷实也是俱登进士,到外地做官。夷行官至唐文宗宰相,后因足疾请判河东(山西平阳)为河东节度使,落籍是地。自唐宋以后,邕的后裔分支繁茂,子孙遍布闽南、粤东和台湾各地。对这一派系,在闽南被称之为“太傅系”、“南院陈”或“南陈”,陈邕被称为“南院始祖”。
  
  陈洪进曾谥“忠顺”
  
  陈洪进,原是“泉州仙游人”。五代南唐时,他任清源军节度、泉南等州观察使。时宋太祖挥师南下,威振四海,南唐归附,洪进也派使上表“恭听朝旨”,太祖诏抚,授洪进为平海军节度、漳泉等州观察使、检校太傅并赐号“推诚顺化功臣”,铸印授之。同时,还授洪进长子文显为节度副使,次子文颢为漳州刺史。宋太宗即位后,加封洪进为检校太师。至太平兴国三年(978)4月,洪进上朝献漳泉2州14县,太宗优诏嘉纳,授洪进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相当宰相),留京师朝请。诸子皆授刺史职。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前后,原居京都的洪进后裔纷纷南迁归闽。后来,部分人或做官,或避乱有播衍至粤东。元时,在闽的洪进后裔曾以洪进谥忠顺,其传记又列入史中世家为据。自称“忠顺世家”。后因陈友谅也自号“忠顺世家”,但他与朱元璋争天下失败,这种称谓也就自然消失了。俟至明代盛行修族谱时,福建“南陈”族谱始将洪进承接于陈邕派下,其后裔也号称“太傅派”、“南院陈”。
  
  潮汕子孙约数十万
  
  在潮汕,最早树起“忠顺世家”旗号的是潮州官塘陈。因为其创基祖陈坦是陈洪进的曾孙。洪进长子文显生宗元、宗宪,宗宪生坦。坦原籍福建晋江,进士出身,宋哲宗元符年间任海阳县令。北宋南渡后,坦任期满,落籍官塘,建祠祀先祖陈洪进。后子孙蕃衍众多,分布秋溪一带及其它地方。明清时,祠堂多次重建。其祠位于官塘巷下,宋代建筑,祠门匾额石刻“陈氏大宗庙”、门联石刻“闽海分藩传旧德,秋溪卜世振新猷”。在祠南畔约100米处有一祠道坊,正面石刻“宋歧国公之派”,背面石刻“忠顺世家”,落款“大明成化岁次甲辰春正月裔孙伦重建”。后来,迁移到外地的官塘人还号称“秋溪世家”。清雍正年间,隆都陈姓人在陇下建祠也尊奉陈洪进为宋始祖,灯号也称“忠顺世家”。其它地方,有称“南康世家”和奉祀“济川公”的陈姓人也是陈洪进后裔,属“忠顺陈”。因为洪进字致先,号济川,谥忠顺,又追封南康之王。此外,有些尊奉唐宰相陈夷行为先祖的陈姓人也属“忠顺陈”之列。因为据新旧唐书,陈夷行之父是忠顺王陈邕。在澄海,把陈洪进与陈邕联起来为同派系。灯号为“颍川忠顺”,约始于晚清年间,澄城寺后街创建陈氏大宗“思成堂”,在祠内既祀陈邕、夷则和夷行,又祀陈洪进。现据不完全统计,潮汕“忠顺陈”约有数十万人。仅创基潮州官塘的陈坦后裔就有十几万人,澄城、外砂和隆都等地也有五六万人。若加上海外侨胞就更多了。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