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潮人赛大猪的文化本源

    来源:    作者:林俊聪    2017-07-15     浏览:

  • 字体:

猪是人类最亲近、最熟悉的动物,为“六畜”之一,甚至成为家庭的标识,汉字的“家”就是室内养猪的场所。

猪也是人类最早驯化改造的野生动物之一。甚至中国人的图腾龙,最早就是从猪首开始的(见红山文化出土的猪龙)。野猪除了一对獠牙外,没有太厉害的武器,只有以勇猛拒敌,力气很大,执着,一根筋,人类认为其笨拙,容易驱使,直到现在汉语中还常常拿“猪脑子”来调侃那些愚笨的人。人类最初驯化猪,原是为了利用其“头拱地”的特长帮助种地,现在汉语中表示下决心做某事时,仍然会说:“你放心吧,就是头拱地也要完成任务。”“头拱地”就是猪的典型动作。后来发现猪太执拗,不易驱使,只好拿来肉食。

猪的又一个特性是繁殖子孙多,长得快。很快就成为古人生殖崇拜的对象。猪杂食,容易饲养,而且对成长环境要求不高,不惧肮脏,所以伊斯兰教将其视为肮脏的代表,不食其肉。

古人对神表示诚心,要用活人来祭祀,领袖人物死了,也要由活人殉葬。这在许多民族的早期文献中都有记载。有些少数民族的“猎(人)头”习俗一直延续至20世纪。台湾的吴凤以身献祭,劝原住民停止猎头的故事,人们都还记忆犹新。

“猎头”这种野蛮的习俗被高级文明所禁止后,就改用动物牺牲献祭,古代祭礼中的“三牲”就包括牛、羊、猪。后来牛成为重要的农耕动力,朝廷明令禁止民间杀牛,猪就成了最主要的牺牲供品,直到现在。东北的满族人则坚持用“哈达猪”即野猪祭祀,保留其原始意味。

以猪代人的习俗日久,人们在意识中就生出了人猪互相托生的观念。于是,以猪代人殉葬,也成为了习俗。陕西茂陵博物馆有二件国家级文物,一个是小巧的玉猪,出自天平县汉墓。另一只是整块石头雕琢的石野猪。二者全是全猪,四肢伏地正卧式,体现人类的恭敬意识。

此后,各地祭祀逐渐以猪头代替全猪,只有潮汕地区供奉全猪的习俗不但没有萎缩,反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扩大之势。许多乡村元月“赛大猪”时动辄上百头,多则三百多头,蔚为大观,实为罕见。不仅有固定的仪式,还有特备的架子、供桌。祭祖祭神时要现杀现供。将猪褪毛刮净后,点缀上吉祥花纹,花样翻新地架正面俯卧在架子上,四脚伏地做礼拜状。猪口叼大橘(时吉),呈微笑状,视之喜庆。猪背上骑羊,猪四周散放内脏,表示是全猪献祭。而且这些猪在饲养过程中,本来就定位“神猪”,主人家会怀着敬畏之心加倍爱护,因为它将是人与神交流的重要媒介。虽然祭祀最后也要分给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分肉吃掉,但那已经不是普通的猪肉,而是神的赏赐之物,亲戚朋友都要沾光的。

猪成为牺牲的代表后,许多文化意义随之而生。如猪列在十二生肖中最后,担负了与鼠在子夜“交接”的重要任务。

猪多子孙,被尊为生育神祇。云南省博物馆收藏了一幅“猪佛”的神马,将猪形象为一位体态丰腴的女性,接受人们的供奉。猪八戒好色,并不令人反感,因为好色是生殖的前提。在潮汕澄海流传着猪拦母改嫁的故事,从此猪被尊为“亥爷”,配享在妈祖宫里,并且留下“亥爷得份妈祖宫,妈祖得份亥爷福”的俗语。

在古文字中,亥与豕,写法相似,皆为猪形,故有“鲁鱼亥豕”之说。《易经•说卦传》曰:“坎为豕,坎为水,为沟渎。”宋邵康节在《生辰八字》中说:“亥为木之首,亦为水之头。”猪代表水,猪的眉眼及鼻两侧纹,似“天”字,以此有“天一生水”之象。故《尚书•禹贡》曰:“大野既猪。”猪同于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规偃猪”的记载,即以猪(潴)治水。所以,猪有蓄水之意,与中国的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猪之体,为世界诸多民族重要肉食来源,其皮毛亦具经济价值。猪之祭,历史悠长,范围宽广,至今在各地傩文化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而独有中国潮汕保存并光大了全猪祭祀的习俗,由此可见潮人文化底蕴深厚之一斑,以此保存了人类极其宝贵的初心。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