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名人观点 >> 正文

赶考“三道题” 汕头特区而立之年再出发

    来源:天下潮商    作者:陈少斌 周凡    2014-09-13     浏览:

  • 字体:

  这是时代的考问。这是面对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的选择。

  今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参加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第四组讨论时,要求作为特区城市之一的汕头重点思考和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汕头这30年干了什么?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二、在迎接特区成立30年的历史节点上,汕头特区能做什么,如何实现加快发展?三、今后30年汕头特区还能再做什么?

  此时,汕头经济特区正进入而立之年,30年风雨兼程,一路成长,也一路坎坷。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大转移的浪潮,面对身旁两侧珠三角、长三角乃至海西经济区的强势崛起,汕头向何处去?这个以“东方犹太人”闻名的城市再次站在了命运的岔路口上。

  在这个历史关口,汪洋向汕头提出“三道命题”,立即成为这个春天里汕头从官方到民间的中心议题。这个位处粤东海滨的城市顷刻涌动起了滚滚的思想大潮。围绕答好“三道题”,一个推动思想解放经济发展的大反思和大讨论在全市上下方兴未艾。一个砥砺斗志、振奋精神的共识正在热议中形成。汕头人再次试图擎起改革创新的旗帜,擦亮特区牌子,向着宏伟的未来再度出发。

  思索“三道题”:韩江南海激荡思想大潮

  对“三道题”思索答问,首先在汕头高层响起回声。

  今年1月,汕头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召开。大会发出强烈信号:“必须思考回答‘三道题’,确保完成‘五年大变化’的进度要求,在粤东未来发展中独树一帜,巩固和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2月,汕头市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大会号召,“要认真地组织学习‘三道题’,讨论‘三道题’,解好‘三道题’,还要答好‘三道题’,要把这个活动转化为深化体制改革,推动汕头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的强大动力。”

  汕头市委书记黄志光认为,“三道题”是汪洋书记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向汕头提出的。汕头在地缘条件方面因远离珠三角而显不足。但“特区”的牌子仍是汕头独特的优势。改革开放是经济特区的灵魂。汕头要继续保持改革创新的锐气、先行先试的勇气和干事创业的志气,以特别之举谋特区之位。必须改革创新,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要主动融入珠三角改革发展和粤港澳紧密合作,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临港工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效益农业基地,把汕头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

  新春伊始,黄志光就带队奔走在市内各港口、东部城市经济带和南澳大桥等各个重点建设项目工地,检查督促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在今年这个重大历史节点,抓早抓紧抓主动成了汕头决策者们共同的心声。

  黄志光认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事关汕头凝心聚力加快发展,事关汕头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要谋划一批事关汕头近期和长远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抓住“在建的”、盯住“前期的”、谋划“未来的”,通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为推动汕头全面实现“五年大变化”做好充分准备。

  抢答“三道题”:东部造新城,濠江加速度

  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在汕头城乡,在这个春天里,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只争朝夕、抢抓机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在东部城市经济带围海造地现场,在这片被称为破解汕头发展的土地瓶颈的火热建设工地,几十艘抽沙船遍布汕头湾外的海滩,几个月前还是一片海水,此刻已变成一片新填土地。预计今年内将基本完成海堤建设和土地吹填任务,实现造地10多平方公里。明年全部完成造地40多平方公里的目标,再造一个汕头新城区。

  “要答好汪洋书记的‘三道题”,我们就要树立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汕头市建设局局长王德声说。在汕头,这种只争朝夕加快建设的火热场景随处可见。

  濠江,这个因一江阻隔与汕头北区隔海相望的南部市区,长期以来空守着连片土地资源却一直戴着 “欠发达中心城区”的帽子。如今,濠江仅用不到3个月,就完成了占地近7000亩的濠江电子电路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征地工作,迁移坟墓近1万座。不到8个月,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园区就呈现在世人眼前。“只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不妄自菲薄,把压力变成改变落后的动力,就能产生巨大的变化。”濠江区区长林广华说。

  “濠江现象”,将为汕头答好“三道题”提供扎实的答案。汕头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取得快速进展。南澳大桥已完成总投资计划的40%,力争2011年底通车。汕头至揭阳高速公路、厦深铁路建设加速推进。广澳深水港区两个5万吨级码头建成后,3、4号泊位正加紧施工,目标是要打造亿吨深水大港。这些交通设施的建成,将使汕头的辐射带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智解“三道题”:汕头的金色、绿色新梦想
  
  答好汪洋书记“三道题”,不仅聚焦了汕头上下的思索,在这个春天里,许多国内国外的智囊学者也纷纷通过各种平台,为汕头未来30年的发展定位出谋划策,供献智慧。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建议,潮汕作为民营企业集中的地区,不宜过早实行收入分配改革,那样容易影响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导致资本外逃。最重要的解决方法是推动城市化,目前城乡居民之间有3倍以上的收入差距,增加一个居民,可以增加3倍消费能力,打开消费增长渠道。最理想是汕、潮、揭能组成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这将给市场的塑造和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大的空间。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说,“三道题”,归结起来就是汕头未来发展的定位问题。汕头如果定位在广东省自己的区域中心,而广东省又把珠三角以外其他地方仅仅定位在要融入珠三角,恐怕难以实现汕头的跨越式发展。汕头必须提升定位,要从面向广东改为面向世界。

  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刘培强、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都指出,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处在珠三角、海西交叉位置上的汕头,发展有难度,也有空间。要把交叉点两个区域的优势都集中过来,确立中心城市的地位。

  “现在要治理粤东区域市场网络碎片化的问题,鼓励县域间跨省跨市的合作。”陈鸿宇说,汕头要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就要有更好的市场交通信息条件和制度条件。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副主任周永章建言,今后汕头发展不能依赖于珠三角的粗放型发展路径。在当今的生态文明时代,汕头可以在绿色经济上做文章,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环境、低碳生活,将构成汕头的未来。 

  “汕头已经痛失了一次产业转移机遇,使得第一波制造业发展与汕头的人力资源优势没有及时有效地结合。”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谌新民说,汕头人有经商传统和天赋,有华侨人脉,有丰富的国内外商业网络。在全球经济结构变化和全国、广东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格局中,汕头应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产业来发展,在新一轮产业重新洗牌中抢占先机。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