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有先行先试的试验权,有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有丰富的民资民力、侨资侨力,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很多亮点和增长点。
发展是解决当前汕头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而汕头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汕头市委书记李锋
今年8月26日,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等经济特区获批三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汕头市委书记李锋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创新发展理念 建设幸福汕头》。此时距离他从深圳赴任汕头刚好三个月左右时间。
在此之前,李锋在深圳工作长达25年之久,俨然一位“老特区”。汕头人对这位“老特区”、“新书记”寄予厚望。近日李锋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汕头的感情,以及在汕头“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面对汕头浓郁的地方文化,这位汕头首个非潮汕文化背景的市委书记,除了提出发扬优秀传统精神外,还指出要跳出汕头看汕头,放眼全国看汕头。
低调是李锋留给公众的印象,此次接受南都专访是李锋就任汕头市委书记以来,首次接受媒体的专访。
主要根源是思想和观念的落后
2010年5月24日上午,汕头市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经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李锋任汕头市委委员、常委、书记。在此之前,深圳特区已向汕头输送了两位市委书记。而李锋本人在赴汕之前,已在深圳工作长达25年之久。从深圳市政府办公厅秘书到南山区长、区委书记再到市公安局长、常务副市长,经济科班出身的李锋,在深圳的工作颇受好评。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工作实在、善听意见、敢顶压力、很有魄力。而对汕头人民来说,他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位领导。
特区成立三十年来,汕头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无可否认,今日的汕头无论是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市政建设方面都略显逊色。在大约一个月前的汕头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李锋就直面汕头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他说,汕头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美的环境、聪明的人民,还是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具备这样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基础,却出现今天这样的落后局面,是什么原因在阻碍着汕头的发展?
李锋认为,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根源就是思想和观念的落后,“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精神状态、体制机制、工作作风、法制建设等方面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有些同志已经忘记了汕头还是特区,导致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在弱化,开放兼容、创新争先的文化特质在淡化,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在退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勇气在消退。”
对于这种局面,李锋在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指出,汕头必须继续发扬特区创办初期那种“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精神,那种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以“特”的思考和“特”的举措来发展汕头。
发展是解决当前各种问题的总钥匙
带着这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李锋“下车伊始”就展开密集的调研。一名汕头市公务员说,李锋高效、务实的作风让人印象深刻。而在李赴任汕头之时,就有网友指出,李锋结束了汕头长期以来用汕头人治汕头的历史。人们希望李锋凭借其丰富经验,重振汕头特区优势。
李锋在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提出“弯道超车”的概念。李锋说,汕头有先行先试的试验权,有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有丰富的民资民力、侨资侨力,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很多亮点和增长点。他认为,发展是解决当前汕头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而汕头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要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他还特别提到,要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专做精。为此,汕头还启动了“百人服务团”活动。李锋亲自带队,深入走访民营企业,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调研,对民营企业提出的问题和困难,“立即办、主动办、上门办、跟踪办、公开办”。
在专访中,李锋还重点提到两个词:“改革”和“幸福”。李锋说,要通过改革使汕头成为全省、全国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的区域之一。同时他提出“幸福汕头”的理念。他说,建设幸福汕头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为幸福汕头奠定物质基础;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就是为建设幸福汕头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在思想上具备特区城市境界
南都:我们知道,李书记在深圳工作20多年,如今来到同是经济特区的汕头,新的地方新的挑战新的机遇,请你介绍一下发展汕头的一些思路。
李锋:我到汕头工作只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和实际工作,(现在)对汕头全面的情况正在逐步熟悉和掌握。
上个月我们召开了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已经对下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共识。我们要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来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认识,继续发扬特区创办初期那种“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的改革精神,那种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那种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跳出汕头看汕头,立足粤东看汕头,面向广东看汕头,放眼全国看汕头,融入世界看汕头。努力践行特区使命,擦亮特区牌子,以凤凰涅槃、壮士断臂的勇气和决心,奋起直追,在赶超先进城市上下功夫。
同时,进一步提升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发展措施,真正在思想上具备特区城市的境界,在工作上树立特区城市的标准,在作风上符合特区城市的要求,在发展上体现特区城市的水平,争创汕头新优势,再创特区新辉煌。
这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城市
南都:汕头多届市委书记都有着潮汕文化背景,而我们注意到,你不是汕头人,之前也没有在汕头工作过。从个人角度来说,你认为汕头有何独特之处?
李锋:汕头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也是沿海开放城市,著名侨乡,历来就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地理优势很重要,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发展潜力非常之大,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城市。
而汕头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刻苦耐劳、聪明能干、合群团结、豪侠仗义的天资和品格。众所周知,汕头是近代以来我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随着西方的文化思潮大量登陆汕头,中西文化的激荡交融,使汕头文化既传承了潮汕传统优秀历史文化,又博采各种先进文化思潮之长,形成了“开放兼容、创新争先”的文化特质,涌现出一批文化先驱和先进思想。
当时的潮汕铁路、电灯公司、电厂、自来水公司等民族工商业领中国风气之先。在不足百年时间,汕头从一个海边渔村发展成为一座商业之城,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三位。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汕头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全省的领先地位。
科学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南都:汕头在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城市面貌改变很大。由于历史现实原因,汕头相对其他经济特区,也面临着更多挑战,如今这个特区正站在新的发展节点。
李锋:汕头作为全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30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向现代工业、服务业各业并举综合发展转变,从闭塞落后的“省尾国角”向开放、繁荣、充满活力的现代海滨城市转变。GDP由1980年的10.79亿元增至2009年的1035.87亿元,增长33.5倍。
目前,汕头经济特区虽然经济总量不大,但是在很多方面可以走出自己的新路子、新途径。我们要用特区的改革创新精神来突破科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途径和模式,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实现“弯道超车”。
南都:汕头经济特区在历史上曾走过一些弯路,你是怎么思考汕头的过去和将来,汕头今后该如何寻求突破?
李锋:我们有先行先试的试验权,有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的物质基础和人才基础,有丰富的民资民力、侨资侨力,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很多亮点和增长点。只要善于向先进城市学习,以特区的标准要求自己,发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发扬开放兼容、创新争先的文化特质,作为我们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最有力的精神动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目标,完善发展措施,凭汕头人民的聪明才智,相信我们汕头完全能够化压力为动力,奋力实现赶超进位,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
统筹:南都记者王莹
采写:南都记者周昌和庄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