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生命都有无数种可能,每时每刻都面临无数种选择。只有飞得越高,视野才能越广越远,才能看清每种选择,才能发现自己心中真正的梦想、渴望与激情——这是罗康瑞在24岁那年悟到的人生哲理。
那是1972年,罗康瑞在香港读到了李察·巴哈的畅销小说《天地一沙鸥》,这本书中的海鸥乔纳森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这位豪门子弟,让他有了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开始了一番人生的大作为。
38年过去了,这位祖籍广东普宁、曾经懵懂的豪门少年罗康瑞成为香港地产企业投资内地的佼佼者,2009年,罗康瑞在福布斯香港40富豪榜上排名第14位,在遭遇金融危机,身家缩水40%后仍然超过百亿。
38年的商海浮沉,罗康瑞总忘不了海鸥乔纳森不断冲刺挑战天空极限的身影,而在他的财富传奇中,那只倔强的海鸥也时隐时现:
1948年,罗康瑞出生于香港富豪之家,是香港著名地产企业鹰君集团创办人罗鹰石的第四个孩子。虽然出身豪门,但罗家的孩子却没有享受到多少有钱人的好处。
在罗康瑞的记忆中,当同龄的小孩都去公园过周末的时候,他的周末却只能跟随父亲穿梭于香港大街小巷的建筑工地。
15岁那年,罗康瑞独自一人到澳洲留学。在澳洲的6年里,父亲没有给过他一分钱,全靠自己打工。他当过酒店的侍者,在小餐厅里做过汉堡包,到工厂里上过班,几乎什么工作都做。这6年艰苦的国外生活,锻炼了罗的意志,也影响了他的将来。
1971年,罗康瑞开办了自己的工程承包企业——瑞安建筑。接下来的两三年里,他就是靠着父亲公司发包的建筑业务维持运转。
在挣了一些钱后,罗康瑞开始投资父亲的一些地产项目,但都是小打小闹,折腾不出什么大动静。他跑去参加土地竞拍,“就我口袋里的那点钱,只能去看热闹,什么也买不到”。
当理想在现实的冰山上粉身碎骨,罗康瑞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
那时,香港建筑用混凝土大多是从日本进口的,而且很难买到,这让以建筑为主业的瑞安苦不堪言。想来想去,罗康瑞觉得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1977年,瑞安混凝土有限公司成立,瑞安不仅实现了建筑原料自给自足,而且这个项目,让罗康瑞赚到了他的第一个1000万元。
在创业的前7年,罗康瑞没有休过一天假,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要看7份报纸,往往是工作到凌晨两点,第二天早上7点就起床继续干。瑞安的员工都说,老板很拼命,似乎每一分钟都在工作。
而这一份勤奋也让他的事业逐步上升:
1980年代初,瑞安更换企业logo,海鸥成为其新的文化图腾。
1984年,瑞安集团在香港上市。
1985年,罗康瑞北上上海投资,从此将事业中心逐渐转移到内地,又过了几年,罗康瑞接到上海的一个弄堂改造项目,在一片反对声中,他自掏腰包8个亿,终于将这里开发成了上海新地标——上海新天地。
1989年,罗康瑞完成了公司的私有化进程,而且还顺利引入了实力雄厚的投资者。
1994年开始,罗康瑞大量出售香港资产,把资金转投中国内地。
1994年,他开始在上海建造26层高的瑞安广场,1996年竣工。1997年初将此大楼全部出租。随后,瑞虹新城、城市公寓等项目一个接一个上马。
如今的罗康瑞可谓功成名就:1996年他受聘为上海同济大学顾问教授,同年获香港科技大学颁授荣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并于1998年受聘为上海大学顾问教授;1999年,他获颁授“上海市荣誉市民”名衔;2001年,他获DHL/南华早报香港商业奖颁发“商业成就奖”;2002年,他获得香港董事学会颁发“2002年度杰出董事奖”;1998年,他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金紫荆星章;1999年,他获委任为太平绅士。
2008年11月27日,罗康瑞迎娶相恋多年的“最美丽港姐”朱玲玲,这一年,他刚好60岁。当天,他即向港交所申报朱玲玲太太身份,朱玲玲即时共同拥有罗康瑞的46亿身家。
对于与瑞安集团休戚与共的中国房地产业前景,罗康瑞依然充满信心,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罗康瑞表示:“麦肯锡预测未来10年,我们国家会建500万栋大厦、400万平方米的楼宇。房地产行业去年总成交量4.4万亿,房地产在可见的未来仍然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经济支柱。”
罗康瑞无疑是一个发现了自己的真正梦想并不懈践行的人。他现在的成就既是选择的结果,也是选择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