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香港的“潮州帮”

    来源:重庆晚报    作者:     2014-09-12     浏览:

  • 字体:

  在北京的时候向别人提起潮州,对方的印象除了昂贵的潮州菜,往往就是潮州人抱团的帮派形象,这形象大抵是来自香港电影的再现吧。而从前在家乡提到香港,大家想到的就是荣归故里、慷慨捐资的富商,便觉得香港真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天堂。

  后来到香港,跟别人说我是潮州人,不时能听到对方“我也是潮州人”的回答,不过这些潮州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大都不会说潮州话,除了“自己人”和“吃饭”几个简单的词汇以外。大概是“自己人”常常通过一起“吃饭”联络感情吧。

  “自己人”的说法流传很广。这固然带有“内外有别”的意涵,但时至今日,基本只是一个身份认同的符号。曾经我的大陆朋友带着她的香港男朋友来我家做客,男生听说我是潮州人,像许多其他的香港人一样,第一反应就是问我会不会说潮州话。女生说当然会啦,哪有潮州人不会说潮州话的。男生说不一定的,有许多出生在香港的潮州人不会说潮州话。女生说,那他们是香港人嘛,怎么是潮州人呢?男生肯定地说,不,他们是潮州人。

  据说香港的潮州人有一百多万,占了香港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这一百多万人里面,相信绝大多数是生长在香港,说粤语不说潮州话的移民后裔。但他们仍会以潮州人自居。这一点在今日越来越不以地缘为身份建构核心元素的全球化世界,颇为难能可贵,大概也是潮属社团非但不衰落反而发展壮大的原因。

  但“自己人”精神从最初的历史语境来讲,其实有着很现实的意义。早前说潮州话的潮州人在当年的旅居地是弱势,自然要抱团求存。但之后旅居心态已经化为本土意识。潮商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香港重要的商业力量,到今日更是富商无数,抱团求存变成强强联合,以至在相当程度上成为香港的经济支柱,潮州人形象大体被潮商形象所代表。世人多知潮州人之中有香港首富李嘉诚,鲜知有国学大师饶宗颐。

  记得有一回在香港艺术中心签售,我用的是普通话发言,有一位阿伯问我会不会说粤语,我说会,可是音不正。他说,音不正才好呢,音很正的都是没钱人,有钱人的音都不正,像是李生。我便笑笑,想起来《麦兜》里面,校长是潮州人,麦兜去面试的地方,匾额也挂着“九龙潮州商会”。

  前几天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会董换届,在会展中心摆下五十几桌筵席,高朋满座,风光无限。特区政府和中联办都有贵宾到场祝贺。就我个人的接触,不少潮籍名流其实也颇素朴谦和。只是潮州人的性格大都是会做不会说,这能说明为什么潮州人从政成绩斐然的不多,潮州学人做的也多数是古典儒雅的学问。所以就算潮属社团的政府关系非常良好,潮籍人士也捐了不少赈灾济困办学助医的善款,但在普及文化层面,由于话语论述的不足,每每只留下有钱有势的刻板印象。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