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人俊彦 >> 正文

阔别96年的家乡“我是汕头人!我爱汕头”

    来源:汕头日报    作者:    2014-09-11     浏览:

  • 字体:

她贫穷,穿的衣服都是从垃圾筒捡回来的;她富有,她所布施的财物,小至即食面,大至十几栋房子。她年长,112岁高龄,人生历程跨越三个世纪;她年轻,随时可以哈哈大笑,目前还照顾着许多孤苦无依的老人和儿童。她简单,一天只吃一餐,房间除了书和床头柜上一张母亲的相片,没有其他摆设;她丰富,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得到全世界多个机构的奖励与表彰,被邀请在多次研讨会上发言……她就是“汕头人”许哲,一位被誉为“东方特蕾莎”的传奇女性。近日,许哲女士回到了她阔别96年的故乡汕头,记者有幸近距离接触这位享誉世界的乡亲,为其博爱和乐观深深感染,也为她于家乡的赤子之情所打动。

许哲女士1898年出生于汕头?石一个以务农维生的穷苦家庭。从小便要每天帮忙做许多家务,清晨洗衣服,洗完衣服再到山上采草药,采好药草还要做手工贴补家用。虽然生活困苦,但100年前的?石还是给许哲留下了许多愉快的童年回忆:光着脚丫漫山遍野地跑、采摘皂荚当肥皂、好不容易摘到杨梅果却被酸掉牙……在老人的记忆里,有山、有海、有大石头,要乘坐摇桨、仅容纳几个人的小渡船才能到达“汕头埠”的家乡依然“雅哉”(潮语,很美之意)。

1915年,因为家中发生变故,许哲和姐、妹、弟跟随着母亲到马来西亚槟城投靠亲戚,开始了她跌宕传奇的一生。身处异乡,但潮汕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特质早已烙印在她的血液中。27岁上小学,47岁学护理,67岁独力创办养老病院,69岁学瑜珈,100岁用功学中文,许哲的各种学习都比别人晚了一步,但她却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热爱和真诚。她一生创办了九所养老院,但她对穷苦人的关怀之心,并不拘囿于养老病院内。她抗战时期曾在重庆“和平公义队”照顾伤兵和难民,上世纪50年代远赴乌拉圭加入义务医疗队照顾穷苦难民;60年代在新加坡当义工护士,后来又开办“心连心之家”收容中心,她照顾各个种族的老人、病人、受虐妇女和儿童、残疾弃儿不计其数。即使如今112岁高龄,她依然照顾着5户人家、12位老人、47个从越南流落到新加坡的盲童。潮汕人乐善好施、兼济天下的品质在她身上得到了最淋漓尽致的诠释。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当踏上汕头这片近百年来梦牵魂绕的故土,满头银发却依然操着一口标准潮语的老人顿时热泪盈眶。

在汕头和马来西亚热心人士的帮助和带领下,许哲回到了童年生活过的地方——如今金山中学附近的区域。沧海桑田,原来的泥土路、矮小破旧的房子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水泥路和漂亮的大房子。只有老人小时候玩耍攀爬的大石头“龙珠石”依然如故。老人回忆说,一百年前,龙珠石后是一大片金黄色的沙滩。面对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喝着家乡的工夫茶,老人由衷地说:“我是汕头人!我爱汕头!”

许哲女士一生获奖无数,被新加坡人誉为“国宝”,但她依然虚怀若谷。离开汕头的前一天晚上,她受邀到汕头大学和师生们进行交流互动,老人谦虚地说:“要去大学当学生了。”在汕大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她又一次以博大和幽默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当学生们问她信仰哪一宗教时,许哲坦然回答:“我不知道什么是宗教?我只知道如果有人饿,我就给他们食物,如果给他们宗教,他们也填不饱肚子。”纵观其一生,爱人是她的信仰,良心便是她的宗教。她给年轻学生们的建议是“不要变老,不要活在眼泪里,活着就要‘哈哈哈’。”这也是她112岁高龄依然保持身心健康、神采奕奕的秘诀之一。对家乡饱含深情的许哲女士还为汕大师生哼唱了一首古老的潮汕童谣,并用普通话为大家献唱《何日君再来》——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