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人俊彦 >> 正文

潮商杜勤泽的义乌财富传奇

    来源:浙中新报    作者:     2014-09-10     浏览:

  • 字体:

    杜勤泽,1976年出生,广东汕头市潮阳区人。1998年来义乌创业,从练摊起步,逐步发家。现为浙江华泽针织有公司董事长、义乌潮汕总商会会长、义乌中国小商品商会副会长。

    潮汕商帮自古闻名,在义乌经商者达五六万之众,是义乌规模较大的异地商会之一,该商会的领导者名叫杜勤泽。今年35岁的他,身兼义乌潮汕商会会长,同时也是一名从异乡来义乌寻找财富的追梦者。

    昨天上午,这名一身朝气的年轻潮商,向记者讲述了他在义乌13年间,如何从一个练摊仔成为商会会长的传奇故事。

    “借钱开店”赢得亿万家业

驱车驶离义乌城区,往北约10公里至荷叶塘工业园,记者见到了正在一家名叫“华泽针织”公司上班的杜勤泽。这是他6年前亲手创办的企业,主要经营无缝内衣。现今员工超500人,各项资产以亿元计。

    杜勤泽说,这些全是他在义乌创造的财富。

    时间如果回到13年前,他刚来义乌时,是个赤手空拳的“穷小子”———没资金开店。22岁的他,只有一个追求财富的原始梦想。

    “刚来义乌时的确没钱,但我坚信可以在这里创出一番事业。”听了亲友介绍,1998年杜勤泽只身来义乌淘金。通过几天的考察,从来没做过生意的他,发现义乌老篁园市场附近有好几条专业街,专门销售文胸内衣,店中产品大多来自潮汕地区。或许这就是个不错的商机。

    离开老家时,杜勤泽身上只带了6000元钱。他拿着这笔钱返回老家采购了一些产品,然后返回义乌,开始了漫漫长路第一步:练摊。

    逛过夜市的人都知道,所谓的练摊,就是往人多的街巷、夜市里挤。背上的箱子往地上一撂,货往上面一铺,就算开始做生意了。那段日子他几乎天天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回到库房往货上一躺,一宿能到大天亮,而且还睡得特香。

    但练摊并非长久之计,因为摆地摊销货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少有回头客,最重要的是,这与当初梦想相差甚远。杜勤泽是个有想法就愿尝试的人,很快他就迈开了在义乌创业的第二步:开店。

    当时市场附近的漓江专业街每年租金高达四五万元,他手上没那么多现金。但为了心中的“义乌梦”,杜勤泽决定找亲友借钱,最后东拼西凑将店面租了下来。有了店面,就有销售窗口。做了几天,他发现义乌外贸订单多,销量比练摊大,就加快了进出货速度。

    由于付款及时,信用好,老家的内衣工厂也十分愿意将货交给他卖。几十万元的货,说赊就赊,杜勤泽也守信,说好哪天付款,决不违约。如此良性循环,生意越做越大。辛勤付出,成就了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潮商”,也演绎了一个充满遐想的“义乌梦”。

    2005年,下定决心的杜勤泽开始了他在义乌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转身”———投资千万元创办华泽针织有限公司,涉足无缝内衣行业,从此他在义乌有了实业。

    危机倒逼出一片新“蓝海”

一个企业,一个商人,只有经历过风波,才能走向成熟。

    在义乌经商这么多年,杜勤泽的生意总体顺利,但中间也不乏风风雨雨。

    2008年夏,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华泽针织”亦未幸免。

    杜勤泽说,在危机面前,欧美客户并非没有下单的实力,但当时市场形势不明朗,客户们或徘徊不前,或失去信心,致使“华泽针织”外贸订单急骤下滑。在仓库里,原先供不应求的产品,出现了积压。库存的货值从平时一两千万元,增至三四千万元。订单消失、库存增加后,公司资金链也断裂了。

    “来义乌这么多年,属金融危机那会儿最难熬。”杜勤泽回想,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为没有订单和资金而发愁。

    穷而思变,困则谋通。就在外贸生意遇到困境时,杜勤泽发现了一片商业领域的新“蓝海”———内贸市场。

    说干就干,他先是在公司中成立了专门的内贸部,接着组织业务员到全国一线城市考察内衣市场。考察结果让人兴奋,全国一线城市高档内衣产品的消费潜力巨大,值得拼一把。

    杜勤泽把产品定位于高档,并派人与各大商场谈判,产品只放在大型商场销售,定价不菲。

    到了2009年,“华泽”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实现了年销产品1000万件的业绩;2010年,公司内外贸比例已经从原先的0∶10,变成了3∶7。“华泽针织”现已在深圳、上海、西安等国内一线城市都有合作伙伴,不仅坐拥上亿元资产,也成为了业界的先锋。

    在开拓内销市场时,杜勤泽还特别重视品牌战略。据悉,公司现已申请注册了秒秒情、快乐凤凰、青春朋友等多个商标,其中“秒秒情”不久前还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这名年轻的潮商,从来都不乏梦想。从小就对李嘉诚十分崇敬的杜勤泽,还希望未来五年内将自己的公司做到上市。

    亲自为会员追回50万元货款

潮汕,古时指广东三大汉族群落之一———潮汕人的集聚地区。大家平常所说的潮汕,一般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四市。据介绍,在义乌经商的潮汕人多达五六万,分布在市场各个角落,有开店做贸易的,也有办厂做实业的,涉及五金、内衣、玩具等多个行业。

    除了“华泽针织”董事长的身份外,杜勤泽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义乌潮汕总商会会长。所以,平时除了生意业务外,他还得处理商会中大小事务。不过,在他看来,可以亲自为在异地经商的家乡人做些事,是件挺开心的事,而且颇有成就感。他说,潮汕人千里迢迢来到义乌发展,义乌就是潮汕人的第二个家,“敦睦乡谊,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共谋发展”。许多时候,商会中的一些具体事情,他都亲自帮会员处理。

    去年年底,一位在义乌做内衣生意的同乡找到商会,称有一笔50多万元的货款要不回来,希望能得到帮助。杜勤泽知道后,马上帮这名老乡联系了商会法律顾问团,听取律师意见。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这笔之前索要了一年多的货款,最后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拿了回来。

    杜勤泽说,他接下来还将组织商会会员与小商品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市场管理部门合作,一起推广会员产品的知名度和潮汕商帮的影响力。

    今年2月27日,政协义乌市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杜勤泽还以“异地商会会长”的身份,参加了会议。会上,他重点提了三份提案:一是希望政府面向外来经商人群,提供更多政策信息;二是进一步完善外来建设者子女教育政策;三是加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而这些建议,也是他平时思考和积累的结晶。

    人物对话:

    记者:你的经历非常具有传奇性,你如何看待义乌这个城市?

    杜勤泽:我是一个充满梦想的人,义乌则是一个可以帮人实现梦想的地方。在我看来,义乌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城市,思想包容而开放。这里的经商环境优越,政府为外来创业的商人们创造了诸多便利的条件。

    潮汕地区的优势是生产厂家多、设计理念超前,义乌的优势在于有一个全球知名的好市场,两者结合起来,不愁生意做不好,这就是在义乌的“潮商”做的事。也是远赴异乡追寻“义乌梦”的动力。

    记者:在义乌做生意的潮汕商人有五六万之多,你觉得他们身上有没有共性?

    杜勤泽:“以诚为本,言而有信”,这是潮商文化的精华,也是潮商的共性。可以说,“诚信”两字在海内外潮人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许多海外潮人都恪守“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的准则,所以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成功企业家。

    其实一直以来,潮汕人都勤勤恳恳,刻苦耐劳。许多人接受了许多大风大浪的洗礼后,认识到了生存必须“背水一战”。获得“立锥之地”后,又不断开拓进取,以求得进一步发展,并创造出一个个骄人的业绩。比如,“华商教父”李嘉诚便是“潮商”的杰出代表。

    记者:自古以来,晋商、徽商、潮商被称为中国“三大商帮”。缘何潮商长盛不衰?

    杜勤泽:潮商跟晋商一样都有500年的历史,徽商称雄也有近400年的历史。这三个叱咤风云的商帮中,潮商至今仍充满着活力,成为华人中最具财富的群体。

    我认为,相比晋商和徽商,潮商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过人之处,那就是顺势应变、与时俱进,潮州方言叫“活头”。这个“活头”并非狡猾,是指凡事冷静思考、审时度势,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而不是撞到南墙还不回头的“愣头青”。这是潮商能生存下来并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