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商专访 >> 正文

郑钟南:从“小作坊”到“上市公司”

    来源:汕头日报    作者:张琳楠    2014-09-09     浏览:

  • 字体:

从“小作坊”到“上市公司” ——访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钟南

    26年前,汕头长厦村的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潮阳一家国营电缆厂的业务推销员用借来的1000元租起“厂房”生产电线,踩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推销产品。26年过去了,小“厂房”已发展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民营电缆企业,成为中国南方最具实力的综合型电线电缆制造企业——广东南洋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的董事长就是当时的那名推销员——郑钟南。潮商拥有的优秀经商头脑和吃苦耐劳、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都在郑钟南身上得到了体现。

    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创业之路绝不平坦。“每一份事业都需要付出。”南洋电缆“当家人”郑钟南对记者坦言,“从1985年创业至今,26年一路走来,酸甜与苦辣,百味杂陈。”伴随着汕头特区发展的步伐,成为商海搏浪的成功弄潮儿,郑钟南比别人更能吃苦、更能坚持。近日,郑钟南向记者畅谈了“从小作坊到上市公司”背后的故事……

借1000元起步开办作坊

    记者:南洋电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郑钟南:1985年,对电线电缆有一些了解的我向姐姐借了1000元,在汕头的长厦村租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作为生产“厂房”,开始生产电线。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我只请了两个亲戚帮忙,工厂的运作全靠我们三人。那个时候条件艰苦,晚上搞生产,白天做销售,拉货的车只有一辆老式自行车,我便踩着自行车去推销产品,跨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我把生产线搬到了石炮台旁一个140平方米的竹棚厂房。1992年,厂房又搬迁到珠池路尾的1000多平方米的钢筋混泥土厂房里,这下总算有了像样的厂房,生产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到1995年,厂房已达1000多平方米,但仍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于是我又做了一次决定——搬迁。恰好当时珠津工业区在开发,我一口气在工业区购买了12.6亩地,到那时,公司在汕头的生产基地才终于“落地生根”。后来厂房面积又扩大到30亩、50亩,越做越大。

    2003年,公司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和公司领导班子做了一个更大的决定,那就是在广州永和开发区购买230亩地,建设南洋电缆在珠三角地区的现代化生产基地。

    公司发展至今,已形成特有的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研发优势,成为广东省最大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为全国城乡电网改造使用产品定点企业、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产品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质量安全认证,取得CCC标志。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城乡电网改造、电力工程、输配变电系统、全国各重点工程,如天津大沽化工厂、华能杨柳青电厂、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北京电视台、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地铁二号线、广州大学城、深圳机场、厦深高铁等,打响了汕头企业、汕头产品的知名度。

    在26年的发展历程中,“南牌”电缆的产品以过硬的质量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名牌、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公司的“南”牌商标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企业成功,靠人才,靠品牌

    记者:您作为一名潮商,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是如何站稳脚跟,做大做强企业的?企业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郑钟南:南洋电缆始终坚持“人才、诚信、质量、品牌”的管理理念,坚持潮商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抢抓机遇,不断做强做大。

    企业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上市公司,最关键的是人才。成本控制是企业最关注的,“没有培训好的员工就是企业最大的成本”。1992年,1000平方米的厂房盖起来后,企业开始了加快引进人才的步伐,我们瞄准了国内第二大电缆生产企业——湘潭电缆厂,从那里“挖”人。

    通过高薪,良好的福利,以及唯才是用的机制把大批人才留在了汕头。之后,在这些骨干的带领下,南洋电缆逐步实现了自身造血功能,培养了大批的后备人才。

    随着企业由小到大,我们的人才引进、培育思路也在不断调整,引进的人才从技能型向管理型过渡,人才储备也从靠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转变,特别是上市之后,成为公众公司,我们的人才观有了更大的转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给人才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就是靠品牌。公司从29平方米的出租屋起步,从小电线的生产和销售起家,如今已跻身于全国电力电缆生产企业的‘第一军团’,在这其中,我们靠的是品牌培育,以抓质量、抓品牌造就公司口碑。公司成为国内同时进入第一批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的8家电缆企业之一。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南洋电缆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领了不可动摇的市场份额,也陆续进入到澳大利亚、也门和蒙古。南洋电缆从来没有停止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战略。

    标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记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公司如何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郑钟南:公司积极对外进行技术合作,与国内许多知名的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建立了密切的技术联系,他们及时为企业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为企业重大的产品开发和改造项目提供服务。公司拥有4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5kV及以下交联电力电缆三层共挤生产线、引进德国在线检测测偏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电工机械和检测仪器设备300多台套,生产设备齐全,检测手段完善,技术力量雄厚。公司实施IPO募投项目——环保型特种高压交联电缆项目的生产基地——广东南洋超高压电缆有限公司,引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与检测设备,其立式连续硫化(VCV)生产塔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项目已完工,可为快速发展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提供最高达到500kV的交联电力电缆。公司的第四个生产基地位于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总投资近6亿元,目前正在积极建设“新能源、船用及变频节能特种电缆项目”。

特区开放政策和政府扶持让民企更好发展

    记者:政府在企业发展壮大中起什么作用,帮助企业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和困难,汕头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要破解哪些难题?

    郑钟南:特区的开放政策给我们带来“及时雨”,让我们“强筋健骨”。 南洋电缆先后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在工程竞标中往往能占据优势,在发展中,特区给企业带来了不少好处,如特区企业所得税15%,企业成本能够降低,这对刚起步的企业帮助很大。再如切实缓解“融资难”问题、加大财政支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积极解决土地制约瓶颈、优化发展环境……近年来,汕头市还制订了《关于贯彻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等七个行动方案的意见》全力以赴推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还积极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8项税收优惠政策及出台的增值税转型、提高出口退税率、暂停加工贸易保证金台账“实转”、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等新的优惠政策;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对已掌握上市后备资源50多家企业进行重点引导、个案研究,实行重点支持与培育,引导、帮助一批成长性良好、经营业绩优秀的企业通过集合发债直接融资,还落实了奖励措施,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

    汕头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各方的努力,包括产业政策的配套,人才环境的改善等。

“总部经济”留住企业

    记者:今年,汕头利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和汕头作为海西经济区五个中心城市之一的机遇,加快总部经济的发展,将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总部企业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建成潮商企业在中国内地的总部集聚地。对此你有何看法?

    郑钟南:发展汕头总部经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实施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引进的政策措施,能吸引更多人才聚集。政府应实施财政专项补贴培训,推动毕业生与民企有效对接。同时提供引导资金,培训民企高管,提升民企管理水平,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我认为,汕头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路非常好,不仅能发展汕头的经济,还能宣传汕头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让企业有信心留在汕头。我们南洋电缆的总部也在汕头,汕头是我的家乡,是我们企业的发祥地,我非常希望汕头的经济能越来越好。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汕商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